1)第71章 第 71 章_[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份叫《巴黎晚报》的法国媒体是这样写的:“美国第一夫人的设计师希莱尔先月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时装店,在近期非常瞩目,改变了纽约中产女士的时尚风貌……但由于他本人从未露面,是不是美国人仍有待商确,依笔者看来,希莱尔的设计风格里有着可可·香奈儿的影子,以简便实用为主……”

  这篇报道被《纽约邮报》转载了,难怪瑞秋会说那些欧洲人的态度不算友好,这篇报道分明在暗示希莱尔说不定是个法国人,是个美国人都会看得不爽——有才华的设计师就一定要是法国人么?

  但是不好意思,希莱尔不仅真的是美国人,那是一名女性,不知道《巴黎晚报》的记者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吐血。

  法国巴黎的媒体的态度都大同小异:希莱尔是不错,但是我们的更好。

  至于英国同样也不认输,据小报《每日镜报》所载,在巴黎之后的时尚之都是伦敦,还轮不到纽约,就算希莱尔在国内再怎么受欢迎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总体而言,希莱尔在国外并未引起多大的回响,仅仅是让各国的时尚界人士知道有这一号人物,开拓海外市场目前而言还太早了。

  美国没有法国那样拥有深厚的时尚史,早在两个世纪以前法国就有裁缝专门为王室及贵族做衣服——当时美利坚才刚刚独立呢,后来十九世纪中叶又出了查尔斯·沃夫这号人物,把宫殿的定制服务带到民间,时装设计师这个职业因而诞生,法国对时尚的贡献无容置疑。

  查尔斯·沃夫是什么人?在英国出生,后来到法国发展,由此可见英法的确是两个时尚大国,美国虽然崛起得快,但是历史始终不如欧洲的国家久远,人家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时尚时他们还在内战呢。

  时尚早就成为了英法贵族生活中的一部份,需求先于供应,于是诞生了一个个出色的设计师,高级面料商及手工坊要么在法国,要么在英国,无论是人才还是资源方面,美国的时尚底蕴是远远比不上的。

  所以你说英法有没有骄傲的资本?

  伊莎贝拉表情不变地放下报纸:“真敢说啊,这些欧洲人。”

  瑞秋问:“要联系记者进行反击么?”

  很多媒体都向希莱尔抛过橄榄枝,想跟她做个访问,瑞秋替她拒绝了,联络方法倒是留了下来,相信他们也会很乐意给她一个专访。

  伊莎贝拉嘴角一翘:“不用了,你不记得巴黎和会快要来了吗?”

  瑞秋喜出望外:“对啊!”

  伊莎贝拉可是为这次的和会特意给威尔逊夫人设计了一个套装,到时候欧洲各国都会看见,这不就是最好的反击么?!

  ……

  巴黎和会于一月十八日在凡尔赛宫召开,没有结束的期限,直到多方达成了共识并且签订协议。

  这次会议被许多媒体称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