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8章 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但是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古代社会,其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技术难度也大得多。

  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比如民间小报之类,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首先铸造活字就是个技术活,印刷一部书籍需要大量的活字,必须事先制造。

  毕昇搞得是陶活字,制造难度最低,成本最小。因此陶活字在19世纪还有用。

  各地的邸抄就是用陶活字印得,因为对印墨的附着性不好,印出来的文件字迹模糊。

  在汪鹏来的那个时空,伪清的官书使用过铜活字,印刷效果实话实说,真的不错。

  但是铜活字成本太高,不是一般人用得起。这些铜料本身的价值,使得伪皇帝都忍不住要打铜活字的主意。

  伪清武英殿存的铜活字,到乾隆的时候就被改铸成宫里的陈设了。

  这就很尴尬,想质量好,就必须使用金属活字。

  西方的字母大小写,加数字符号不过百来个,而汉字最少要几千,做汉字活字又麻烦、成本又大。

  贵到什么程度呢?民间也有福州林春祺,花了二十多万两银子,用21年时间,于伪道光二十六年,雇工刻成大小铜字40多万个。

  首发网址

  堪称楷法精美,印有顾炎武《音论》、《诗本音》,称“福田书海”本,这个开销太大了,哪一年才能收回印刷成本?

  相对来说雕版容易得多,熟练的工匠刻起来很快,半小时左右就能刻一版。

  (不信的同学可以去扬州博物馆,有现代的工匠现场雕刻表演,古代工匠应该更快)

  同一块木板质地均匀,既可以刻字,也可刻图,雕版印刷是由人工写版,之后转印上木,通篇流畅、灵动、彼此呼应。

  比字字独立的活字印刷更“活”,笔意连贯,艺术性更强。因此颇为文人士大夫所看重。

  传统雕版印刷使用的是水性墨,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

  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

  汪鹏是两种印刷术全部都上,雕版印图,铜活字印字。

  对!你没看错,他奢侈的用了铜活字,还是在现代定的繁体字版,楷体四号字,可花了不少钱。

  百万个的常用字的铜活字,足够保证几个大型印刷厂的使用,大头解决了,一个两个生僻字就可以自己铸造。

  有了字模,再造也简单,可以成批量的复制。

  雕版师是从南京买的官方印刷厂的官奴,连家眷一起买,也没花多少钱。加上后期棒国的官奴婢,组建了一个几百人的雕版排版工厂。

  这些技术工人从地狱进入天堂,工作热情那是杠杠的。

  油墨这个问题,是老砾他们搞出来的,用的大麻油调的油墨。

  (哈哈!别害怕,不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