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一二章 脉络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

  那么,学派到此为止,该怎么办就很明显了。

  师,肯定是重要的,否则师的地位下降了,当帝师、当天下师的意义何在?

  孝,肯定也是重要的。

  皇帝正因为亲爹的事,提倡孝呢。

  那么,怎么把“师”和“孝”融合起来?

  显然,以“太祖为师”,以“太祖六谕为本”,教化万民,既孝、又师,绝对的政治正确。

  而这时候,就不能用王艮坚持的“孔子比尧舜强”的说辞了。

  因为,“太祖直接尧舜之统”。

  聚和会、萃和会的歌谣,都是“会中启口劝勉,罔非祖训六条”。

  把太祖六谕,做成平民易懂的东西传播。

  那么,既符合孝。

  也符合师。

  因为以太祖六谕为道,那么,太祖就是师,即达成了孝即师、师即孝。

  当然最终还是要突出师的目的。

  孝,毕竟是皇帝孝。

  皇帝可以换,师却万世师。

  而到了此时,在大顺的统治之下,为何又要提孔子比尧舜要强呢?

  两点原因。

  其一,就是大顺开国之初,做的有点过火。

  衍圣公奉祀侯、师圣一体剥离这些事,终究还是让天下儒生不满的。

  这里面说的是尧舜和孔子,实际上还是那句话——帝力何有于我哉,尧舜有位方有治。

  其二嘛,大顺对这件事也不甚在意,源于大顺树立的官方正统学问。

  谷/span大顺的道统,不是接的尧舜。

  而是按照陈亮的学问,认为尧舜等,在道上,得了满分;汉唐,仍旧有道统,得了六七十分。

  大顺接的不像是前朝,不是直接尧舜的法统。

  而是尧舜,传给大禹,然后商汤,然后文武,然后刘汉、李唐……道统始终在,只是“做的尽与不尽”。

  陈亮的这套道统说,可是大顺开国之初急需的东西。

  按照朱子的道统说,事儿就麻烦了,对大顺很不利。

  之所以大顺选择永嘉、永康派的学问,试图为官方正统。

  一方面是因为李过的遗泽。

  另一方面,也真的是统治需求。

  虽然说,这个学说是战斗的学说,等着逐渐稳定之后,发现其实还是朱子学更好用。

  但毕竟大顺开国过于艰难,有些东西传承的时间太久,一时半会真就不好掰开。

  而且和满清极大的区别,就在于最适合大顺道统合法性的学问,只有靖康耻之后的永嘉永康学派,而且是真不好用理学。

  偏偏这两个学派又是发源于商品经济开始出现的江南地区的,里面确实重视工商业发展。

  当然,对统治者而言,道统合法性是主要需求,工商业那一套算是附加赠品。

  但这些“赠品”,还是对大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既是选了这个学问,即便没立起来,可里面的说法便多了。

  按照大顺开国之初推崇的意识形态学派,道统一直在。

  只是一套试卷,得分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