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零六章 上国心态(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正情况就这么个情况。

  东北豆产区种不了棉花,又是人均需棉需布量最高的地方——淮南盐工可以赤着,光脚,不穿裤子;东北最起码也得有双棉鞋、有条棉裤、有个帽子有身袄。这不是“节省一下、克扣一下”就能节省得了的,哪怕那些圈地种豆的资本,也得保证干活的劳力在冬天活着。

  南洋种植园倒是热,但赤膊是温带的特权,热带种植园干活,也得穿衣服,否则也容易死。包括且不限于中暑、蚊虫、叮咬、严重晒伤等等。

  河北地区倒是有可能种棉花、兴纺织,畅销于关东、蒙古、河南。但大顺马上就要打印度了,河北种棉花搞纺织是没戏了,除非这边的纺织业吃不下了,才有可能把棉花漏到华北平原。

  广东从地理和海运上,棉纺织业似乎也有可能大发展。

  但广东被刘钰坑的不轻,现在正忙着擦贸易中心北移之后的一腚屎,珠江航运、五岭古道运输业、粤锦原材料湖丝被苏南垄断不再南运,丝织业崩溃,一大堆的麻烦事呢。

  随便来几波起义,残余的资本肯定如被刘钰故意坑的扬淮资本一样,逃到苏南、上海。

  毕竟资本长腿。

  是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倒是也不用担心江苏模式失败,从而被打脸。

  权哲身在被震撼之余,也想过,这里毕竟不是江南。

  这里已经如此,江南又将如何呢?

  激动与震撼之后,权哲身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既然这边的日子看起来挺好过的,那为什么孟松麓等人搞的乡约村社尝试,说不甚成功呢?

  这边都能过好,那边为啥就过不好?

  这个问题一问出口,孟松麓略微愣了片刻,最后给出了一个颇具改革多年后的苏南特色的回答。

  潜移默化多年,一些经济上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围绕着刘钰的那一套东西。

  “资本不足。原来交通不便。”

  “现在运河修好了,水利、海堤等基本完工。最难的日子挺过去了,但是现在欠了大笔的钱……我们没完成原始积累,在阜宁到南通的运河修通、基建打好后,谁都知道马上就要变好了。但所有肯借钱给我们的,都要求我们拿土地作为抵押,为了将来收地。”

  “这里村子里的人,是男耕女织,但又不是男耕女织。织机不是她们的、棉纱不是他们的、织出来的布也不是她们的。”

  “所以我说,这是男耕女织,但又不是。”

  “这里的基建,是汉时孝文帝时候完成的。这苦,是孝文皇帝时候的吴人吃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从阜宁到南通的基建、海堤水利等,要我们自己承担,前人没留下什么。我们当初只顾着圈地大小,圈了24万亩,资本不足,之后的基建中元气大伤。”

  “等着基建完成,运河修通,也没钱去买铁轮织布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