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弄瓦之喜_李代桃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武江营田所隔江相对的还有一座芙蓉营田所,论规模这处背靠芙蓉岭的营田所尚不及武江营田所的三分之一,不过在李煦心中的地位两者却难分伯仲。

  给芙蓉营田所加分的是芙蓉小学堂,这座小学堂位在芙蓉岭上久负盛名的芙蓉观的正南方向,背靠苍山而面临一条清溪。

  小学堂所在地本是一户豪强人家的别业,年前一场瘟疫让这户人家势力大损,李煦压价购入,转手赠予芙蓉营田所创办学堂,为奖掖李煦的善举,小学堂聘请李煦为督学,以此名义对学堂的一切事务做最后裁决。

  这所占地约一亩的学堂位于一块阜地上,四周环绕着池塘和水田,只有一条小径连接内外,学堂房舍四五十间,学生三十八名,教师二十二名,另有校工八名。

  营田所说他们创办这所学堂的目的是为了给迁居韶州的流民子弟一个读书进取的机会,韶州太守说此举显示了韶州地方对招募流民营田垦荒的重视,之所以保持如此高的师生比例,更是昭示学堂的办学规模将逐步扩大,以使每个来韶州定居的流民子弟都有学上,都有凭借读书之途径摆脱下贱宿命的希望。

  宣传工作很高调,却不能掩饰办学的冷清,即使学堂承诺学费全免,食宿全免,另外还有春秋两套衣裳,但愿意把孩子送来的家长还是稀疏可数。

  他们宁可把孩子送去漆器店做学徒,去竹器店学做竹器,去酒肆学生意,也不愿意把孩子送进什么小学堂,小学堂是干啥用的?

  用他们的话说读两年书有什么用,能指着那个吃饭吗?考秀才,考进士,那是大户人家老爷们做的事,人家家底厚实,有的是闲工夫,读成了光耀门庭,读不成也仍是士绅,小老百姓也跟着瞎参合,恰如麻雀跟着蝙蝠飞,说不得啥时就撞墙上撞死了。读书若有用,何来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

  也有人这么说,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官老爷家的弟子为啥不去呢,那么多教师,为啥不收束脩呢,不收束脩还贴补口粮和春秋衣裳,这是人做的事吗,他们脑子是让门夹了吗,天下掉金元宝,谁信谁是乌龟王八外加笨蛋。

  有父母的孩子多不愿进学堂求学,哪怕刺史尚元河亲赴小学堂巡视,去营田所劝学,众人也丝毫不为心动。入学的三十八名学生都是父母双亡或父母辈身有残疾无法照料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是冲着那份口粮和春秋两套衣裳来的。

  面对这些居心不良的学生,教师们都愤愤不平不肯教授,这些教师都是岭南各州乡间的饱学之士,其中有人以前就当过塾师,但多数是家境贫窘的落魄文士。大灾之年,小康人家尚且难混温饱,这些贫窘之家只得背井离乡四处流浪,闻听韶州厚资招贤纳士,于是纷纷来投,本以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