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派上用场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听而已,集体主义的做法有好处,但也有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种做法或许还有一些效果,进入七十年代之后,人们就变得越来越“实际”了,再想号召大家公而忘私,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还是要建立一套更全面的人才评价机制吧。”在离开浦江前往滨海的火车上,冯啸辰这样与吴仕灿探讨道,“完全抹煞个人的成绩,是不现实的。但如何有效地引导科研人员为国家建设服务,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论文是很重要的,但仅有论文是不够的,应当把社会服务也当成科研人员的义务,除了少数纯理论的方向之外,大多数的专家都必须有社会服务分,否则不能给予晋升和奖励。”

  “这个难度太大了。”吴仕灿无奈地摇着头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就思考过,但推行起来太困难了。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的评价,都是看发表的论文数,所以各单位对于科研人员的要求,也就必然是多发论文。要改变这种状况,靠咱们装备工业公司是不行的,恐怕得从最高层次来进行规范才行。”

  冯啸辰点点头,叹道:“老吴,你说得对,高校评价原本也不是咱们装备公司能够做的。过去高校没钱,咱们手上有项目,高校多少还要看咱们几分面子。现在国家对科研越来越重视,高校的经费比过去充足了,也不在乎咱们的那几个项目了,咱们要想左右高校的想法,的确是太难了。”

  “不管怎么说,王宏泰对咱们还是挺客气的,没有冷落咱们。”

  “或许是他觉得我们还有一些用处吧?”

  “他不是还派了徐致远和几个硕士生到滨海去吗?这也算是给咱们面子了。”

  “就是不知道徐致远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呢……”

  冯啸辰的疑问在他抵达滨海第二化肥厂建设工地的时候就得到了解答。冷飞云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和吴仕灿接到了工地,听说冯啸辰想了解徐致远一行的工作情况,冷飞云也没耽搁,带着他们二人便来到了位于一堆塔罐之间的一块小空地上。

  小空地上稀稀拉拉地坐着十几个人,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笔记本,写写画画的,看上去很投入的样子。空地一端挂着一块黑板,是固定在一个铁支架上的。黑板前站着三个人,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支粉笔,正在争论着什么,或许是觉得有些东西用语言无法表述,他们一边说一边还在黑板上写着化学方程式,或是画出一个什么示意图,让人一看就觉得高深莫测。

  冯啸辰看到,那三个人中间的一个正是徐致远,另外两位也是冯啸辰认识的,一个是国家石化设计院的工程师周挺,是搞压力容器的,水平颇为不错,另外一位则是北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