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有所_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李治的灵柩正式下葬乾陵,朝廷也向天下颁布了先皇的追谥:李治的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为高宗,同时大赦天下。

  随后,皇帝李旦在朝会上宣布了武则天所提议的百官任命,朝中的许多官员职务也有了调整:以秦王贺兰敏之为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刘仁轨为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太傅,裴行俭为侍中兼领吏部尚书,李敬玄同为侍中,裴炎、崔知温为中书令,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骆宾王为户部尚书、狄仁杰邢部尚书、刘审礼为工部尚书、张柬之为礼部尚书

  自此以后,尚书左、右仆射不需要再挂“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当然的宰相,并且地位高于侍中和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再成为百官之首,是政事堂的最尊者,因为李贤、李显及诸王谋逆的事件,贺兰敏之成了百官之首,得武则天宠幸程度没人可以比,其地位尊崇程度也没人可以比。

  位列政事堂的宰相班列有九人,比原来的少了一人,除两位尚书仆射及两位侍中、两位中书令是当然的宰相外,兵部尚书岑长倩、刑部尚书狄仁杰、户部尚书张柬之同领“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政事堂,九位宰相中,大多是武则天的“亲信”了!

  中书省、门下省的副长官也有变化,以魏玄同、刘祎之为中书侍郎。郭待举、刘贤齐为黄门侍郎。魏玄同是贺兰敏之最新向武则天举荐的人,这是他在近段时间发现才能非常不错的中级官吏,原本魏玄同得工部尚书刘审礼荐举,任岐州刺史,随后转任中书舍人,贺兰敏之在与其接触几次后,发现这个人才能不凡。而且生性耿直,与张柬之有点类似,因此在对其笼络的同时。大力向武则天举荐,此次终被被晋为中书侍郎。

  得贺兰敏之举荐而任职的还有另外一人,太学生魏元忠所写一篇陈述时政得失的文章。交到贺兰敏之手里,他看了后非常称赞,呈给武则天看,得武则天的赏识,在贺兰敏之的大力荐举下,在这次官员变动中任户部郎中!只是这家伙升了官,也知道是因贺兰敏之的举荐才升了官,并没表现出与魏玄同那样,对贺兰敏之表示感激,甚至都没到秦王府上来拜访。

  贺兰敏之也不以为意。他喜欢这类耿直的人,讨厌见风使舵,阿谀奉迎之人。

  军方的一些将领职务也有调整,贺兰敏之不再兼任左羽林军大将军职,在他的推荐下。程务挺转任为检校左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仍为右羽林军大将军,以黑齿常之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李孝逸是少数没有被波及的李唐宗室之一,他在这次事件中,因为“立场”坚定,一力支持武则天。得到嘉奖,被转授右金吾卫大将军职。

  另外一些将领的任命为:薛仁贵为左卫大将军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