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93 章_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到的是喜欢跳雪的小队员们,旁的不说,能够帮助新训人员消除恐惧畏怯的心理——虽然也不是零风险,但起码少摔许多次,这就是重大利好嘛。

  况且,这座风动实验室和一边高耸的实体大跳台间隔仅仅500米,训练好动作后可以尽快去跳实台,有所感悟又可以快速进入风洞尝试,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实验室,无论是对于凌放这种顶尖运动员,还是对于新训小队员的帮助都非常大。对教练员们也是如此——叶飞流现在对所有相关新技术学习都可积极了,有了风洞,可以观察分析不同速度和角度的气流,产生不同的人体、雪板受力参数,可以协助反复实验和修正身体姿势。

  凌放刚刚结束的是水平平台的练习。这个倾角只有零度的平台主要辅助助滑训练。风洞中的运动员本人、和场外教练组都可以看到实时风速和角度,判断助滑姿态的平衡性、稳定度,实践减小风阻的方法。与此同时,在这个平台上,精密的测力平衡器还能记录人体全脚掌的发力状态和雪板受到的摩擦阻力,综合评估助滑过程脚掌发力情况。

  从助滑前期、加速中后期,到起跳,这些仪器都能记录和分析。

  凌放前世体验过这个技术,今生对自己的助滑水平也比较自信,但是精密仪器上场还是不同凡响——他目前的身体和技术水平高于前世同期不少,和他印象里的数据结构差别大得很。叶飞流和方唐早就捧着一堆表格和报告,研究提升空间了。

  在11度和32度平台通道则可以进行飞行训练,分自由飞和吊飞。凌放就轮到吊飞了。

  他做了做基础拉伸,穿着正式的连身服、踩上雪板、带好目镜,才踏入了11度倾角通道,站在平台上,等待工作人员给他安装固定装置。

  崭新的高大管道处处带着金属的冰冷光泽,科技感很强烈。伴随着人员离场,通道绿灯亮起,强劲的机械通风声响了起来,堪比科幻电影。

  按照凌放的要求,拟定米每秒逆风风速,在加上他的大跳台飞行中期滑翔速度,最终风速设定在米每秒,这是自然界的狂风和暴风,即10级和11级风的分界线,如果这个大管道中的风真实发生在外界,就是能浪峰倒卷、拔起小树的水平。

  但对跳雪运动员而言,风力增强才带来安全感。

  凌放在固定绳索的保障下,放心大胆地往前倾斜身体,直到身体大幅度腾空。气动升力和重力抵消的那一刻——他彻底用稳定姿态腾空,风声呼啸着托住他,这几乎和身处大跳台上空的感受一样。

  不同的是,他现在可以随意尝试调整身体和雪板的姿势,不担心失误,不害怕受伤,一切为了取得更极致的训练结果。

  凌放不是没进过风洞,但数年来的种种经历,悄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