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9 章_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竞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着陆,这个问题凌放只有电光火石间的时间考量和执行。

  脑子再怎么快的人,这时候也就是靠直觉判断了。

  一定要说的话,大多数跳雪运动员,都有个挺……一言难尽的共同特质。

  很多时候呢,当次飞行的现有距离,明明就已经很好了,着陆前,还正巧又遇见了一阵不错的风,形势挺有利。

  然而,有许多顶级跳台滑雪运动员,却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兴奋,就想着在飞行末尾的最后阶段,再加加码、再搏一把、再飞得远那么几米、十几米的距离。

  在职业运动员里,真正没智商的莽撞人其实很少,尤其是跳台滑雪,这是涉及到环境判断和策略选择的大周期项目。如果从风险收益和性价比来看,是不太好评价他们的这个心态的。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这可能只是因为,当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类难得飞起来的时候,脑子里就是会想:请让我再多飞一会儿吧。

  接触过的人都会认为,凌放是个很冷静理智的孩子——唔,他一般情况下是。

  不过这种时候,凌放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冒险。

  他已经不再去管什么红线绿线和成绩了,而是用全副身心感知着风的节拍,让自己的呼吸,跟它融为一体。

  在已经距离地面非常近的距离,凌放才开始转换身体姿势,准备着陆。

  他的速度赶上最后的时刻。

  嗤嗤两声轻响,两只雪板都平稳触地!

  由于空中剩下的距离很短,凌放着陆的时候蹲深非常大。

  这个比一般着陆时更加弯曲的动作,缓冲掉了一部分冲击力,但也不是全部的。

  一瞬间,少年运动员的整个身体,半蹲着向后倾斜过去——

  “啊呀!”央视女主持忍不住随之发出一声惊呼。

  “没事没事肯定没事肯定没事……”苏靖一迭声地这样说着,也不知道是在跟谁说了。

  两位解说、以及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已经落地的凌放。

  运动员本人在那个速度和空中距离,可能没有全面清晰的视角。但观众们通过电视转播,能够看得见:凌放不只是超越了那两条红线和一条绿线。而且,光用肉眼和记忆的判断就能看出,他比第一轮次所有运动员飞的距离明显都远些!

  “好、好、稳了啊!这肯定稳了啊!”苏靖已经提前做出了判断。在他这样说的时候,凌放还依然处在深蹲状态下呢。

  已经有电视观众,虽然第一次看这个比赛,但是看得屏住了呼吸。

  太紧张了!

  观众们一听苏靖说肯定稳了,条件反射地嘀咕:“那我更紧张……”总觉得这位专业男解说从比赛开始到现在,关键时刻老搞反向预测啊!

  千百万电视观众注视着的那位少年,双手攥紧了拳,手臂向前微倾,同时,也更大幅度地张开着。

  这种时候,就要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