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3章 蹭饭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家里透过高楼缝隙能看到一丝海景,他说你住豪华海景房;你无意中跟法国总统在某个风景区偶遇,合了个影,他说你是全陪……无形中,就叫人有些舒服,这也是高手。

  老张急不可耐地拿出自己茶园里采摘炒制的绿茶,送我一壶,用一个小瓷宝葫芦装了,上边有茶禅字样以及老和尚的素描,很精致:“一共炒了三壶,发的芽太少了!”

  “好好好,谢谢你!你的茶,高不可攀。”我调侃他。

  新茶泡好,也就那么回事儿,完全没有传统的豌豆香味。我曾经微信笑话他:“放屁吹着火,硫磺不值钱。”意思是不相信他能炒出好茶叶来。并以“君子不与小民挣利”,劝他挣那么高的工资,就应该多花钱买点儿好茶叶,拉动消费,否则茶农都就失业破产了,再加上大葱大蒜你都从学生的地里不花钱地往家拿,一年到头不消费,都攒下来送给女儿买房子,无形中支援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很反动。

  老人听自己儿子讲了前年处暑日骑行两天一百多公里去我老家看望我的母亲并住了三个晚上的故事后,老父亲讲了他的求学经历和两个哥哥去台湾的历史往事:大哥在学校,被老师鼓动后,跟着老师去的台湾。二哥是被抓壮丁走的,跟老大却在一条船上。同村去了五个,结果只有这哥俩活了下来,其他人不是掉海里淹死就是出于别的原因早亡。老三,也就是老张的父亲初中毕业,本来可以上高中考大学的,可是,家里两个老人需要他一个人照顾,于是他放弃了学业,去了滨海一个建筑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建工学院,现在的滨海理工大学的前身。老人跟我的母亲同龄,1936年生人。建校毕业他响应号召去了山西太原,1960年跟随返乡大军回到了滨海郊区的农村老家,在村里当了一个挣工分的木匠,因为他学的是建筑专业,村里却没有瓦匠。直到1970年国家恢复返乡工人待遇,他凭借自己的一篇建筑论文的成功答辩,来到了滨海第二水泥厂,开始搞基建,这才有点儿如鱼得水,后来被调到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基建科,直到退休,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但是却仅仅是自己儿子的一半左右退休金,要知道,他的儿子是教龄40年的中学高级教师。

  说起精神文明奖,老人咨询我是不是没有了。他的儿子抢话说,你们没有了,我们还有,只是变了个形式,摊派到每个月里边了。都是你们一些喜欢闹事儿的老家伙上访捣乱的结果。老人并不是很失望,而是很认可:“没有也是应该的,看看那些企业退休的,一直没有,太不公平了,本身他们的退休工资也就我们的一半儿左右。”

  老人把包子饺子、啤酒白酒、蛤蜊、豆腐、猪头肉都端了上了,边吃边聊。说起老人的婚姻,老太太开始嗓门高八度:“我是叫自己的姊妹骗了啊!见了面才知道,怎么是这么个小人啊!去照相馆照相,人家给他搬了个小板凳……”老头立刻火冒三丈:“胡说八道!”却也似乎没有太大的勇气。老小孩老小孩,看来家家的老人都是这个样子啊。

  临走,老人把所有礼物都打开,一分为二,说是跟我的母亲共享。我也就带走了。想想八十六七岁都如此健康的老两口,还真的不是很多啊。羡慕。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