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8章 人山人海的清明假期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知道,前边你想上山,还有好几个检查站呢。

  山路十八弯,有些拐弯地方直接是陡峭的上坡或者下坡,都看不到路面,好在车子有前置摄像头可以打开,于是,慢慢在花海中蜿蜒前行,妻子不高兴的脸立刻有了灿烂的笑容。我开了天窗,摇下玻璃,扑鼻的花香就飘进了车子里。

  给当地社区书记打了一个电话,过了一个检查站,就到了第二个,他就在第二个检查站护林防火。他热情地问我们吃过了没有,我们说吃过了,然后就允许我们开车继续前行,都到了道路的终点,也是风景最为优美的地方。

  停下车子,只有我们二人背着相机,拿着手机,在花海中徜徉,在嗡嗡嗡的蜜蜂的陪伴下拍摄青山,拍摄绿水,感叹为了修建水库保护水源地而空置了20多年的老村,老屋,好多都坍塌了,好多院子都长满了荒草,杂树。樱桃花,杏花,已久生机勃勃地绽放,无论房子的主人离去多年。春意盎然,和断壁残垣,形成了落差极大的对比,给人视觉和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解决了城市用水的问题,这几个小型水库完全没有必要象二十多年前那样重要了,而这些空置的山村老房子,完全可以利用其优美的风景优势打造恒度假民宿,或者小型艺术村落,为仙山旅游做补充。这也是村民世代盼望的事情,只可惜迟迟没有突破政策藩篱。

  遇到两三个防火队员和一个采野菜的妇女,都是这个村里的。跟他们聊起村里的同学,立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的那个同学是这个50几户小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听他讲当年背着干粮上初高中的艰难,不来现场还真的难以想象。好在如今的防火通道修到了他们老村,村民也早早搬到了山下的安置楼房,可是,不许任何村民宰劳村居住。

  在老村里转悠了接近两个小时,来到护林点灌了两桶水。社区书记拿出丝巾文创产品,这个我是知道的,利用仙山12景,找知名画家画的风景。这是双报到单位,我熟悉的一个师弟的创意。可是,销售渠道是个问题,如何变现增收致富是关键。

  说些家常,就离开了。他话语表露出不要朋友圈发布这些图片,我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个中意思,的确需要品味。

  肚子有些饿。妻子推荐一个羊汤馆,毕竟她对这一带比我熟悉。于是进去,要了两小碗的羊汤,好实惠,好多肉。火烧是妻子刚在路边买的经典本土火烧,吃了一个半,饱饱的。

  儿子在自己的房子那协调更换自来水管道。本来我跟一楼说好的,结果他们变卦了,公公婆婆以及丈夫都同意,可是妻子不同意,且不接丈夫的电话。儿子也没办法,只好暂缓——快三十年了的老楼,自来水管道还是铸铁的,都锈的很厉害,水压很小,且有跑漏现象,一楼老太太都承认高峰用水的时候,厨房、卫生间同时用水压力太小。

  次日和妻子步行逛了一个农贸市场,权当散步了,第三天一人一辆山地车骑行到了朋友老高家里,嫂子在女儿那帮外甥女网课,就没有通知她。高哥炒了三个菜,加上我们带来的榆钱,就着大葱,吃了个午饭。酒,妻子是不许我喝的,烟,就都不要抽了。其实,我挺想一如既往地陪大哥抽一支烟,喝一杯酒的,可是,我是病人,兜里装的药呢。

  下午两点多,下楼骑车要走,嫂子回来,在楼下站着说了好久的家常。疫情期间,我们极少走动。她为了女儿和外甥女的幸福,牺牲自己的所有也无怨无悔,以至于大哥在家过了很多天的单身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

  妻子的骑行技术有所进步。一路花红柳绿,行人如织,好在阔阔的人行道上的樱花还没有开放,也就没有行人。记得去年我骑行此路,两侧樱花搭成拱形的长长的通道,梦幻一样的存在。而我从高哥家里喝了一点酒后骑行回家,竟然非常困难,以至于下来休息很多次。殊不知,我已经染了重病却浑然不知,或者说讳疾忌医而不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我怎么会染重病呢?!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