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7.姥爷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表哥给我打过手机,我没及时接听,回头再回拨,不是占线就是忙音,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大舅去世了,我却没有去送他一程。

  好多年了,跟小表哥以及大表哥的儿子都失去了联系,但是每次路过母校,总是忍不住看一眼家属区的那片楼,想起那个陪我喝威士忌加冰块的风度翩翩的教授舅舅。

  “不能成为别人的礼物,就不要走进别人的生活。”我想父母之所以跟市里的亲戚们来往,一是城乡差别形成的自卑,二是距离的遥远,而重要的是他们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而更叫人瞧不起。这种基因我想也延续在我的生命中,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往往都是自己在坚持所谓的正义公平中难免遇到的,各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拥有更多的金钱权利,要知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人的欲望需要去抑制,这就是所谓的修心,自我折磨的一种成熟过程。相对于此的便是“术”,他是用来折磨对付外界和外人的。回望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读过诸子百家儒释道,大多都是如此,而心术不正的人怎么会成为别人的礼物呢?所以要远离。相反,那些如谦谦君子一样的侠客义士,是我们追求的修行目标,他们不仅仅是别人的礼物,也是社会民众的礼物。

  不识字的母亲嫁给父亲以后,一辈子没有离开我出生的小村子长久居住,除了招远的大原家,她在那里生活了八年。大哥大姐都是在那里出生的,我和二姐是回到老家以后出生的。

  解放后不久,毕业于莱阳师范的父亲分配到招远大原家教书,那时候老家还属于烟台地区。父母结婚后,母亲便跟着父亲来到了父亲教书的大原家村。大队书记原茂林以及后来部队转业的杜春刚书记,先后帮忙给我们家安排过三四个农户家里的房子居住,有一个叫原希友的村民,憨厚老实,和父亲很谈得来,后来从招远搬家回老家,他就是其中一个热心人,推着独轮小车,和其他人把家把什推回来。上百华里的路程,要走一整天。姥姥说,当年走的时候,一车子推过去了,如今八年了,回家的东西装了五车,还多了两个孩子——大姐刚刚百岁。

  母亲说和第一家的房东媳妇的关系处的不太好,她的两个儿子大的叫兵起,小的叫兵王,兵王和我大哥一般大,1958年出生。

  那个年代家家都穷,我家也不例外,虽然父亲有工资收入,可是每个月爷爷都要来一次,除了吃一顿饱饭,还要带走5元钱,所以家里就往往捉襟见肘。包括家里做饭的铁锅,一直是用房东原希斌的母亲的,直到后来家里有钱了才买了新锅。母亲把旧锅从灶台提起来想送给房东,结果因为上边粘了很重的黄泥巴,走到院子里的时候,铁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