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章 第 99 章_[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伊莎贝拉没怎么研究过1920年代的社会生态,但“美国梦”在某程度上是构成这个浮华时代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所谓的“美国梦”,是从三百年前欧洲最早的殖民者来到美洲时萌芽的,他们大多是逃避英国教会迫害的英格兰清教徒,来到这块新大陆上建立新家园。美国丰富的资源和空间又为他们提供了信心和积极性——也就是一个平等的机会,不论出身贫富都有一样的生存权。

  人们相信在美国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并且经过努力不懈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赋予了美国梦各种积极的品格,包括自由、平等、创意、乐观、勤奋和坚持等。

  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对金钱的追求始终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然而来到现在,美国梦逐渐演化为对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过度追逐。

  在现代再没有人谈“美国梦”,因为那是一个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世界,大多数人都认清了事实,那就是一夜暴富并不存在,努力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是的,的确会有人买彩票中头奖,但人们并不会依赖这种极小的可能性,社会一成不变的意识形态限制了他们追梦的决心——上学、念书、考试、工作……要脱离这个固有的框架并不容易。

  可是回到一百年前,现时的美国青年大多都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会脱离现实去追求空想的个人幸福,他们对“梦想”有着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崇拜和执着。

  美国人对美国梦的信奉和坚持源自于美国经济步入最繁华的时代,股票市场蒸蒸日上,爆炸式增长的消费造就了许多有钱人,他们甚至不需要努力,只要有一点头脑和一张会说好话的嘴巴就成了百万富翁,这让美国人认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总之,当你谈到“梦想”,美国人的dna就动了。

  何况从各方面来说,伊莎贝拉都是美国梦的最佳展示,她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番年龄便获得如此成就,就跟电影的主角一样,她有才华、胆色和勇气,给予美国人一种希望,让人觉得自己的梦想好像不再遥不可及。

  当她昂首的站在台上,散发着一种自信的气场,给人一种她在闪闪发亮的错觉,就如那在哈德逊河竖立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某种人人都渴求的特质。

  大家好像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个光辉的未来,心跳不可思议的加快,觉得梦想真的会实现。

  一道掌声从观众席传出来,彷佛唤醒了众人,片刻间,就像星火燎原般,掌声迅速的传染了其他人,零散的掌声变得响亮,那不是礼貌性或者商务性的鼓掌,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比利·克拉森边鼓掌边在内心感叹:这个女孩是怪物吗?

  他活到这把年纪还真没见过几个像伊莎贝拉·布朗特玩营销玩得这么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