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五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求订阅月票)_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也有些办法可解。”齐平说道。

  “哦?”云老意外,道:“齐小友说说?”

  语气中,倒也并不很认真。

  归根结底,没觉得齐平能有啥好主意,毕竟满朝文武都束手无策,想来……大抵是年轻人的一些天真烂漫的空想。

  因为对实际事物不了解,所以往往会一厢情愿,出一些点子,在实干家眼中,显得幼稚可笑。

  但云老教书育人多年,虽不抱希望,但不介意听齐平说一说。

  皇帝也是类似的想法,笑而不语。

  齐平对两人态度浑不在意,眨眨眼,自顾自从旁边,拉来一张竹椅,也坐在了小桌旁,与两人同席。

  这一幕,看的不远处与齐姝分食糕点的青儿表情古怪,内厅侍卫也是神情怪异。

  心说,你倒真不客气……

  齐平却没在乎这些,脸上的神情,也郑重了起来,说道:

  “金先生方才说的,其实是三个问题,既,运输难、官吏贪、盗匪行,而这三点,并非不能解。”

  “先说第一个,水患严重,从外地调拨的确难以运输,所以,这以工代赈,便不能完全倚靠朝廷,还是要从宛州本地着手。”

  皇帝摇头:

  “你是说,用宛州当地官府的钱粮赈济?哪里够用?灾民一起,消耗惊人,当地粮仓只能顶一时之用……”

  齐平打断他:“我什么时候,说靠官府?”

  皇帝一怔,不解地看向他:“工赈不倚靠官府,依靠谁?”

  齐平理所当然道:

  “当然是地方富户大族了,我听闻,宛州也是产粮之地,年景好时,还有余闲售卖外地,所以,宛州的储备粮食其实很多。

  但大部分,都在那些地方宗族,富户地主手中。

  所以每逢大灾,民间粮价猛涨,还要靠官府平抑,也就是说,并不是没有粮,而是百姓买不起粮食。

  所以,我所说的以工代赈,既指官府,也指民间,如果能令民间富户拿出钱粮,招募灾民来做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皇帝忙摇头:

  “你说的简单,那些富户,如何肯做?灾难时,令他们出钱募捐,都千难万难,何况招工。”

  他不认同,觉得齐平太过异想天开。

  不觉得富户肯出钱,除非用武力胁迫,可那样一来,地方便不稳了。

  齐平据理力争:

  “募捐是要他们平白无故出钱,自然不肯,但若是诱之以利呢?

  您说的,朝廷工赈,主要是修缮城墙,官署等事,依我看,与其如此,不如令灾民去修桥铺路,兴修水利。

  介时,只要许给当地富户,比如说,谁家肯出钱粮,雇佣灾民修一段官道,那么,路成以后,几年之内,这条官道的税收,便依照比例,分给那一家,桥梁堤坝同理。

  如此一来,这便成了一桩生意。

  富户出钱,既解决了灾民吃饭问题,又为朝廷修筑了道路桥梁,而这些富户,既可以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