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三章 中国能源安全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联人喘了一口气,使之有机会巩固一下自己在欧洲大本营已曰渐松动的根基。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对于中国的这次意外的开恩还是感恩戴德的。使他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搞好同中国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中苏两国签订的《关于成立中苏两国共管的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联合声明》和《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发布,中国给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政斧送去了第一笔土地出让的收入。中国根据“基地”从后世带来的卫星地图,率先向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政斧,申请购买了西西伯利亚盆地秋明东北部中鄂毕河流域的现在尚未被发现的梅吉翁油田,萨莫特洛尔、普拉夫丁斯克等10多处后世著名的大油田所在地,包括地下资源在内土地的永久姓使用权。

  苏联人对于这次中国这次慷慨解囊,好悬没笑掉下巴,他们数着到手的9千万人民币,一面感叹中国人真他妈的有钱,一面笑着中国真是傻b到家了,花费了3亿多人民币用来购买这片荒无人烟,连苏联老犯儿都不去的地方。只有当中国石油钻井队,在萨莫特洛尔打出了第一口稳产、高产油井时,他们才把那要笑掉的下巴合上。才知道中国这次赚大发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傻b。早知道那里有石油怎么也不能这么便宜的卖给中国人啊。

  中国人也在偷着乐,只花了3亿人民币,如果再扣出自己还能返回的30%的分红,只花了2多一点亿,还不到后世中国的那个哈尔滨的个体户用7亿美元和俄罗斯合资办的一个石油公司的0头。就把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含油气区收入自己的囊中。这就是金手指点石成金厉害!

  对于中国的石油战略,邓峰和李大为还在印度特工委工作时,就为中国今后的能源安全做出了具有前瞻姓的安排,他们借美国实施“艾森豪威尔主义”之机进入中东地区,趁英法虚弱之时,在他们统治的阿拉伯半岛产油区插上一脚。

  1956年,中印战争刚刚结束,李大为就从设在西隆市郊区的印度特工委回到燕京,与前来燕京兑现在中印战争好处的美国国务院负责中东问题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基就中东问题举行了多次的会谈。给美国兑现了“中美在中东地区共同防治苏联势力不断的向对[***]缺乏‘天然抵御力’的中东地区渗透,防止苏联的强权政治,夺取石油,切断运河和中东的输油管道,威胁到西方文明。”这个好处。

  在李大为和美国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基会谈结束不久,中国就以中国银行山南特区股份制银行的名义,派出了中国数十名石油勘探专业毕业的“信贷员”,带着绝密的后世中东油田的分布图,进驻了石油储量最高的5个国家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