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4章 刘运的故事,一路向北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铁皮碳炉,比如大棉袄大皮靴,棉被等等这些冬季生存的必需品。

  适龄的少男少女,都被送到新黑龙江省“哈尔滨”城,红武学校入学。

  各个部落,现在叫村,最强壮的小伙子,基本都加入了民兵组织。

  别的不说,一支能打死熊的“解放一号火铳”就让他们趋之如骛。

  而最优秀的猎人和战士,就能加入光荣的东征军团,在赤旗下成为光荣的士兵。

  在原奴儿干都司区域,真正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不但有丰厚的军饷,逢年过节乡里的人武部都要上门慰问,送上珍贵的大米白面和过节物资。

  这一切,让今年出发的东征第一旅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对即将开始的万里远征也是无比的期待。

  刘运参加过大典之后,将怀有身孕的老婆留在金陵。

  请师父师娘帮着照应,他自己带着整整十辆马车的物资回到凌战城。

  和凌战长官面谈之后,就回到满泾站领军出发,部队早就等的急不可耐了。

  第一批出发的只有一个团,为全旅开路,后面的两个团轮流出发。

  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严寒和风雪。

  好在都是生活在寒带的战士,对极寒的气候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就连刘运手下的原东北军军官们,也都适应了寒带的生活。

  路线已经规划好,沿着贴近海边的平坦道路,人用滑雪板,物资用狗拉的轻型雪橇运送。

  一个团千把号人,在雪原上也是拉成一条长龙,均速的一路向北。

  每天利用白天温度合适的时候,全力赶路,天黑之前就要找好宿营地。

  要快速建立雪屋避寒,不然零下二三十度的夜晚绝对难熬。

  每天行进最快也就百里左右,一路奔向第一个休整点,传说中的古夜叉国(俄罗斯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专区)。

  这个在另一个时空,成为异族统治下的领土,在唐朝时被称为夜叉国,又称泥离国。

  指的是唐朝时,东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上的夜叉国。

  东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上,流鬼国国王孟蚌遣其子“可也余志”,以唐贞观十四年,三译而来朝贡。

  唐朝人从流鬼国朝贡使那里得知,流鬼国北面有个夜叉国。

  言其国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翘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尝通聘。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从他们国家再往北走一个月,那边的夜叉人特别恐怖,大牙都龇在外面,会吃人,千万别去接触。

  明白了吧!就是坑,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朝贡可是赚大钱的活,也许两家有仇,反正少个人竞争总是好事。

  楚科奇人的祖先在向北迁移时,同化了一部分尤卡吉尔人和爱斯基摩人,由此形成了楚科奇族。

  大明朝时,他们也受奴儿干都司管辖,这一大片地方都被称为北山女真。

  选择只是个不到万人的一个部落联合体,越往北去,部落越小,有的就四五家几十个人。

  没办法,人多养不活。

  楚科奇人相信万物有灵,崇尚护身符,信仰萨满教。

  楚科奇人自称“劳拉威特兰人”,意思是“自己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