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1章 乡绅的抵制,含泪别军营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高!”

  “着啊!花一笔粮食而已,再说开出来的田,不还是咱们自己的吗?”

  “对对对!咱们开荒种田,谁也不能说出话来,民以食为天,开荒种地,天经地义!”

  “就这么办,谁敢不回来,就全家赶出村去,从族谱里除名,其他村都不收,让他们投靠短毛去,看他能有多少粮食。”

  “对!岛上毒物多,任何人不经过村长族长允许,不得私自给大军送粮送菜,省的把短毛大兵们吃出问题,让别人担责。”

  ……

  这帮人都是一肚子坏水,叽叽咕咕的就把明面支持,私下软抵抗的各项方略定了下来。

  这些条条框框罗列了十几条,大体意思就是隔绝移民和红武海军的接触。

  无论是人力物力,都必须由村长族长出面才能获得,私下里谁敢和短毛交好,众人就集体抵制。

  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红武海军正视这些乡绅在移民中的威信,保证他们的权力不受剥夺。

  那些中立的,胆小的纷纷都被说服,支持统一行动,向短毛展示一下乡绅们的实力。

  一时间笨港鸡飞狗跳,在训的新兵团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后期的移民基本上都是一大家子,主要的生计都靠着十亩田的产出。

  虽然不挣什么钱,但是总能糊口,比在老家可好了很多,闽地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祖祖辈辈能攒下个几亩田,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很多平原地区的人,难以想象闽地田亩的珍贵,在铁器工具都缺乏的大明,想开出一亩熟地,要花多大的代价。

  并不是想象中,在野地里画个线打个桩,就能种粮食的。

  简单的说就比如要翻土,把土里的石头、草根全部清理出来,要上底肥,路上看到牛粪、马粪都要捡回来。

  要先种豆类养地,基本上全靠人力的开荒,效率极其低下,而且一季不种粮这一年的嚼谷谁来提供?

  这个时代的良田基本都为地主所有,普通百姓开十亩地花的力气,还不如租种一亩良田的产出。

  (没人是傻子,所以对现代人来说,地主租税高,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不去开荒,就是“何不食肉糜”)

  土地就是农家的命,和它比起来,什么新衣新鞋、一天三顿、一月一块银元,都比不上。

  毕竟土地就在那里,是一家人辛辛苦苦开出来的,这要是被收回了,一家老小可就要喝西北风了。

  再说,谁也不知道这些短毛大兵能待多久,万一他们走了,田又没了,这可怎么活。

  于是原本熙熙攘攘的军营,一下子就空了。

  只有三百多单身汉不在乎什么田不田的,就认定红武海军,这条命就卖给他们了。

  其他的人,都是把新衣服、新鞋全部洗的干干净净,叠好还回来,工钱也不要了,流着泪,一步三回头的回村去垦荒。

  唐翊都要气疯了,这特么是给脸、不要脸是吧!一方面安排人安抚留下的三百多人,直接编成两个新兵连。

  工不出了,基地不建了,按照新兵训练流程来。

  尤其是普通话教学,每天晚上组织认字学文化,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

  唐翊放出大杀器,给新兵们正式开始政治思想课教育。

  老子马上去掘了这些傻比乡绅的根!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