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3章 惶恐不安的王廷试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在官场浸润多年的老官僚,都有些看不懂了。

  原本最头疼的是东江毛文龙的桀骜不驯,死活不认可文官的飘没规矩,仗着不断的战绩,非要足额的钱粮补给,不然就不让登莱的官员分享他的功劳。

  切!怎么可能全额,当然王廷试也理解毛文龙,额定的兵额只有两万八,即使全额也不够用,还有几十万的辽民嗷嗷待哺。所以毛文龙一直强调自己是十万兵,朝廷疯了才会认。

  再说全额,没出户部兵部的门,就已经按规矩留了该拿的一份,从山东各个县府再一路运到登莱仓储区,层层过手之人,也都按规矩拿了自己的一份,就是登莱的官员都不拿,也少了大头了。

  怎么滴,还要咱们当官的自己掏腰包贴给你不成,再说了,千里为官只为财,没有这些收入,指望大明定的那个月俸,一大家子还要不要活了,像海瑞那样的奇葩,千百年来不也就这么一个吗?

  这种上下默认的补贴,和已经几百年来官场公开的规矩,谁敢不遵守。也就是毛文龙这个老兵痞子,出身兵头将尾,得势后一直在境外作战,没有正儿八经的在官场待过,没被规矩教训过,如果不是东江远离大陆,换成他是登莱总兵试试,早就回家抱孩子去了,还容他嚣张到现在。

  年前毛文龙的几场大胜,确实功劳不小,在大明总是被虐的战报中,难得的真实胜利,也是大涨士气。

  但是对整体战局来说,起到的作用还是偏师牵制,毕竟建奴的主力,还是在宁远那边,大明的边军主力全部在辽西防线上,根本的战守之势并为有一丝逆转。

  崇祯又是个刻薄寡恩的君主,做的好是你应该的,做不好就是你不对。这一点已经从他登基以来,这一年多的点点滴滴,都让这些老官僚们看的一清二楚。

  作为打工人的中层,对付这样的领导,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不冒头,不吊尾,至圣先师几千年前就教过弟子们,中庸之道。

  做事就会犯错,不做不就不犯错了吗。

  年前毛文龙给的惊喜,对于崇祯来说也就是一时之喜,他自负的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的敲打,才让毛文龙这个桀骜的总兵官低头认错。

  有成绩不是应该的吗?你拿的就是这份薪水,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并没有刮目相看,或者大力支持。

  而自己看好的人才袁崇焕,到辽西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果,正如群臣所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说白了,真打个大胜仗,从哪里搞到赏赐的银钱,还是个头疼的问题,总不能一直拿粮食顶奖金不是。

  崇祯还是坚持了最初的计划,放手让袁崇焕去干,你说要节制东江,行,粮食转运的事情也交给你。你说登莱不需要再设巡抚,行,直接撤销。

  王廷试也很郁闷,这登莱巡抚刚代理几天,还没新鲜几天,没等捞点油水,又撤了,这也就算了。

  这封海令是什么鬼?不让片板下海,不让一粒粮送到东江,又是什么鬼?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