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太上训政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的议事从早上一直议到了正午十分,直到大家的肚子都在咕咕叫后,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这是胡钟等人第一次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在这次议事中,他们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原来为官还可以这样做。

  黎汉明却没有他们那么多的想法,宣布散会后,便匆匆离开去吃饭去了。

  他的事情还很多,哪有时间在这里胡思乱想。

  于此同时,贵州遵义府发生叛乱,勒保战死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朝堂上。

  紫禁城,养心殿。

  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看了看手中福康安传来的奏报后,苍老的面庞不由得露出了一股愁容,叹了一口气后对一旁的太监说道:“让颙琰下朝后来此见朕,把军机大臣阿桂、兵部尚书纪晓岚也叫来,哦,和珅也叫来!”

  “喳!”太监应了一声后便退了出去。

  乾隆帝归政后,仍住在养心殿训政,嘉庆帝则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庆宫。嗣皇帝年号嘉庆,只对外使用,宫中继续用乾隆年号,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重要政务权力仍掌握于乾隆帝手中。

  “颙琰,你说说,湖北、贵州乱匪因何而起?你又准备如何去平息?”等几人见过礼后,乾隆便带着考究之意开口问道。

  “回禀汗阿玛,儿臣以为,民乱起因虽有匪首蛊惑人心一端,但地方吏治败坏,官逼民反也是一端,所以民乱才会迅速蔓延。若要制止蔓延之势,需在围剿之时,辅以招抚之策,方能起到釜底抽薪、事半功倍之效。”嘉庆闻言稍加思绪一番后便回道。

  阿玛,满语,汉译为父亲,如果父亲为皇帝,则称呼为“汗阿玛”。在清前中期的奏折或正式文档中,均称“汗阿玛”,无论满汉语。或者是“皇父”。所谓“皇阿玛”是晚清时期被汉化后的叫法,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自传中《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称呼

  听到嘉庆的回答,乾隆顿时有些不悦,说道:“父亡三年不改其志,方为孝,你这头一月当皇帝,就要改变朕的大政方针,你可真是够孝的啊!”

  嘉庆听到乾隆的训斥,慌忙跪下请罪道:“儿臣知罪了,请汗阿玛训示!”

  乾隆没有理会跪着的嘉庆,转而对着阿桂、纪晓岚的说道:“若不能对乱匪示以兵威,乱匪必然以为朝廷软弱,就会日益猖獗,酿成大乱。所以,要用重兵予以剿灭,这个方略,不能改变。”

  “儿臣遵旨!”嘉庆连忙俯身应道。

  “臣遵旨!”阿桂、纪晓岚也躬身应道。

  乾隆定下了方略后,才看向下边跪着的嘉庆,不悦的说道:“哼,你这头一个月当皇上,就让朕如此不放心,以后可怎么办呐,唉!”

  说着,他抬头看向和珅说道:“也幸得和珅的提议,不然不知道你会酿成多大的乱子。”

  “谢太上皇夸奖,这是奴才应该的。”和珅闻言立马磕头谢恩道。

  下方的嘉庆听到乾隆最后那句话,却是在暗中发狠的握了握拳头。

  嘉庆继位当天,乾隆不放心嘉庆,害怕他出乱子,和珅便出了一个注意,便是让文武百官上奏折时一式两份,一份给嘉庆,一份给太上皇乾隆。

  “行了,起来吧,以后遇事多想想,朕在时还能帮帮你,要是朕不在了,这祖宗江山可就全凭你一人决议了。”或许是看出了嘉庆的不悦,乾隆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嘉庆磕了一个头后起身说道:“谢汗阿玛!汗阿玛亲自训政,是儿臣的福分,儿臣由衷感激汗阿玛恩典。”

  乾隆点了点头,说道:“云贵总督勒保战死,依你们看,何人接替合适?”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