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少年,去当曹操吧_震惊全球:我被考古挖出来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眯眯道:“不错,分析得有些东西。”

  随后,他看向其他学生,微笑道:“有没有同学想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宋赢了,玄同也要死?”

  众人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宋赢了,玄同也要死。

  于情于理,这个问题都说不通。

  黄老怪见无人想要回答,抿了口茶水,这才解释道。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攻取汤阴、浚县,直抵黄河北岸。宋将梁方平率军2万前往抵御,不战自溃。”

  “金军渡过黄河,进占东京城外牟驼冈。”

  “宋钦宗在准备南逃之际,被李纲劝阻,便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统兵抗击。金将宗望率军进至东京城下,另一支金兵乘数十只小船沿黄河而下,进攻东京宣泽门,为李纲所派2000人敢死队击败。”

  “为保京城,宋将马忠、范琼、种师道、姚平仲等率各路援军二十余万陆续到达东京外围。”

  “后因姚平仲夜袭金营失利,宋钦宗见势害怕,便撤去主战派李纲等人的职务,想要与金人和谈。太学生陈东等及数万军民请愿,李纲这才得以复职。”

  “金将见自己只拥兵6万,而此时东京有将士二十余万,若战难以取胜,便撤兵北走。”

  “这就是第一次汴京保卫战。”

  “在这场战争,李纲当为首功,但他的结局是什么?”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

  “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

  “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安置,再谪夔州。”

  “一位在不久前刚刚拯救了大宋朝的忠臣啊,就是这样的待遇。”

  “除了李纲,在第一次汴京保卫战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种师道,在汴京解围即被解除兵权,不久郁郁而终。”

  “宋庭赵家对待有能之士的刻薄寡恩,可见一斑啊。”

  “相比较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第二次金人南下,汴京面临的困境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玄同如果在这种情况拯救了汴京,他的个人威望毫无疑问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姓歌颂,天下敬仰。”

  “呵,大宋一朝,对武人戒备到了骨子里,做梦都怕武将造反。”

  “玄同拯救汴京是功劳,但彼时他在民间的威望太高了,功高震主,这是大罪。”

  “其二,如此绝境,玄同尚可逆转局势。”

  “此时,民间情绪必然高涨,期盼朝廷能够北伐,让金人知道大宋的厉害。”

  “但这时候的朝廷,可是投降派在掌握。天下百姓呼吁开战,就是要夺了他们的权势地位。”

  “他们当然不可能杀了全天下想要开战百姓,既然不能杀了百姓,那就干脆干掉挑事的人。”

  “玄同,必然成为投降派的眼钉。”

  “此时,玄同看似拯救大宋,实则已经成为宋庭满朝武与皇帝的眼钉。”

  “呵呵,你们说,玄同的结局会是什么?”

  “他,必须死。”

  “他不死,皇帝吃饭不香,满朝武坐立不安。”

  “他不死,百姓思战,民间沸腾。”

  “他不死,谁死?”

  “所以,只要玄同参与了这场战争,他的结果就注定了。”

  满堂学生沉默不语。

  虽然这个猜想骇人听闻,但仔细想想却又合情合理。

  这已经不是所谓的正义之争,也不是理念之争,而是单纯的利益!

  黄老怪看着满堂学生陷入沉默,笑呵呵道:“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

  “假设玄同是一个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爱国者,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但如果玄同是董卓、曹操那样的枭雄,结果就有趣了,呵呵。”

  李昊心头一跳,眼闪过一抹奇异的色彩。

  董卓!

  曹操!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