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稳重的探子_大唐之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效果是有的,可武义还是有点担心,真的用钱收,普通人应该可以,那些了解天人感应的人就是麻烦了,这些人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地位的,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还是很难办的。

  武义找到李秀宁和她说了自己的担忧。

  李秀宁:“你先别说出去,我来想办法。”

  武义:“这事要提前做准备的,简单一点就是粮食,如何把粮食运到关中来,收购蝗虫只是一个应急的办法。”

  李秀宁:“我知道,往关中调粮,私人没有效果,只能让陛下下诏,可是以什么名义?这才是关键。”

  武义:“蝗灾不行吗?”

  李秀宁无奈到:“哪一年?怎么知道的?怎么和陛下解释?”

  武义:“那怎么办?”

  李秀宁:“加大曲辕犁的产量,运到产粮多的地方,卖也好,租也罢,哪怕是送也行,加大产量,我们买粮食,利用船运,往京都运粮。”

  武义:“只靠我们?我其实无所谓,你直接和陛下说吧。”只靠公主府是不行的,这里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少说也有两三百万人,不是一两天的粮食,是一年,最少要到第二年粮食下来。

  李秀宁:“只能靠我们,具体是哪一年都定不下来,怎么说?传出去一个妖言惑众的帽子就会扣下来,扰乱民心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一定要保密。”

  武义想的简单了,蝗灾自古以来就没断过,一般5-7年就会发生一次,短的一两年一次,他们一点不知道?怎么可能,农耕民族可不是白说的,那为什么不提前预防?因为不准确,蝗灾的发生和天气息息相关,谁知道来年是什么天气,户部的大佬敢上书吗?发生还好,没发生怎么办,那就一点办法也不想?粮仓,隋朝的粮仓还是很有效果的,而且隋朝攒下了很厚的家底,连年大战的基础就是有粮食。

  武义:“粮食不够怎么办?”

  李秀宁:“你在乎钱吗?”

  武义疑惑的看着她,摇了摇头。

  李秀宁:“买粮食,面向全国,南方利用船,北方用车马。”

  武义:“那钱可能不够,还有陛下也不能同意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造反呢。”

  李秀宁摸摸他的头:“我们花钱给陛下买粮食,或者说给大唐,给关中百姓买粮食。”

  武义的脸抽了抽到:“我们那点钱不可能够。”

  李秀宁:“没事,各地的赋税也不少,买粮食其实花不了多少,主要是运输,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看着她严肃而坚定的眼神,武义能说什么呢,“加大造船的速度,多制作车辆,前期的投入翻倍。”

  李秀宁笑着到:“修路的钱拿出来吧,度过这一关再说。”

  武义:“应该不太严重,你不要急,陛下那里怎么说。”

  李秀宁:“这些年粮仓消耗严重,当然是补充粮食,陛下没钱,我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