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再上《面对面》(第一更)_这个导演很靠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电影本身的内在分裂。”

  “能具体说说嘛?”

  “我们在走电影工业化,标榜的是美国电影市场,但欧洲电影推崇的是艺术,市场和艺术,两个看似平行线的东西…”

  “但美国也有很多艺术电影啊!”

  “是啊,可它们票房都不怎么样!”

  董茜哦了一下,然后似笑非笑:“我发现你对票房看的很重!”

  “当然,票房代表观众认可,我始终认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因为观众接受。”

  顿了顿,沈长林补充道:“尤其是今年,好莱坞进口片名额扩大了一倍,作为中国电影人,当然要奋起反击,票房数据是最直观的!”

  董茜眼神投过眼镜,折射出一缕智慧:“我不太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抵触好莱坞,作为观众,我觉得有更多好电影上映,这是好事。”

  “那你去问那帮电影节,为什么按照国家名字划分电影!”

  ……

  有一类人,觉得‘中国电影’、‘X国电影’是一个政治概念。

  他们觉得世界只需要一个电影中心,美国即可。

  你有本事,就去好莱坞,你经受的了好莱坞的考验,你就走向世界了,经受不了,就回来。

  还举例卡梅隆,如果他依然待在加拿大,估计现在还是卡车司机也说不定…

  这帮人要么不了解电影,要么有别的目的

  因为这种观点可以嫁接到任何领域!

  电影是文化的高度凝结,“民族电影”除了强势的美国,在其他国家政府层面还是很难拒绝这一概念,这一点不是中国孤例,法国韩国对本国电影产业的扶持也一直不遗余力!

  往大了说,只要地理气候环境差异在,文化差异就将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中国电影”、“美国电影”的概念也将一直存在…

  ……

  话题转移到了《搜索》上面。

  “《搜索》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讲述网络暴力还有人肉搜索是怎么摧毁一个人的!”

  “网络暴力?”

  “嗯!”

  “怎么想到拍这个题材?”

  “我一直喜欢鲁迅,我觉得网暴的成分很像蘸着人血的馒头,只不过现在人血馒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键盘、摄像头,和隐藏在屏幕后扭曲的灵魂。他们不管事情的真相,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道德制高点的快感!”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嘛?”

  “有啊,比方说保安打狗事件,那就是条野狗,他一个保安打了一条可能会咬人的野狗,没有杀人,没有放火,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被网暴,要求辞退他…就觉得有点过分!”

  “那你有过这种经历?”

  沈长林摇头:“我倒没有,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媒体报道都是很片面的,比方说我上一部电影《大人物》宣传,我不止一次强调这个电影是我主动选择的成龍式喜剧表现方式,但报道出来,还是审查限制…”

  董茜:“你很苦恼?”

  “苦恼倒也不至于,我知道这么报道会有人感兴趣,毕竟现在审查是一口黑锅,甭管你拍什么电影,拍的不好,都可以甩锅给审查!而且观众也乐意接受这种说法!”

  “网上有骂你的吗?”

  “有啊,挺多的,我的微博私信每天都有一堆人骂我,不过我懒得管他们…”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