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9章 不言而喻_权路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了深刻的印象。媒体们回忆着乔炎彬这些年的低调,最后用四个字来形容他:韬光养晦。不少人都认为,或许从此届大会开始,乔炎彬公开表示出了对最高权利机关的向往,并且发起冲击。

  不过,此次两会表现异常低调的张清扬却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不少人都觉得张清扬已经成为了华夏政治舞台不可缺少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私下里与韦远方的见面也不是什么秘密,被媒体们议论纷纷,只不过没敢公开发罢了。虽然没有人知道同是年轻干部的两人谈了些什么,但有些人大胆预测,或许他们进行了某种交流或者勾通,韦远方提前对张清扬讲他的政治遗嘱也说不定。

  同媒体面前的“新人”乔炎彬相,他年轻的张清扬反而被当成了一位“老人”,也许是这些年张清扬太为耀眼,他的一举不动都不再新鲜,也是这种不新鲜的感觉,让大家感觉这位年轻的一方大员已经成熟了,他更能在高层领导面前说话,并且得到重视,他是年轻干部的领军人物。甚至有不少人把张清扬从刘系剥离,称他为华夏年轻干部的“精神领袖”,不知道乔炎彬听后有何感想。或许张清扬的一举一动已经让人们忘记了他的出身,而是把他当成了一面旗帜。

  在双林省代表团讨论内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时,唐总亲自来到了双林省会议厅,在众位电视媒体面前,认真地与张清扬交换了一些意见。两人把话都说得很透,仿佛这些正在拍摄、录音的媒体不存在一样。

  张清扬的随性和在媒体面前的自然,同乔炎彬的刻意自我宣传相,技高一筹。他对着唐总理的发言,显得亲切、诚恳。此次内务院机构改革,增加了几个部级单位,以及几个直接向总理、副总理负责的直属委员会和办公室。这是唐总的又一大手笔,虽然这位老人所倡导的政治改革没有实现,不过这次的机构改革同样可以让他名垂青史。

  张清扬知道,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对唐总的批评声也越来越多,有说他拉升了房价,有说他只为了gdp,还有说他让钱币贬值等等。甚至在党的内部,由于唐总的性格温和,也引起了一些地方大员的批评,甚至有人公开指责内务院的各类政策。

  这次机构改革肯定会通过的,否则不会在大会提出来,没有人敢冒这个政治风险,这是决策层会议研究的结果。也是唐总退休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只不过不会由他签署完成此项改革。

  最近两年,唐总多次见过张清扬,两人交换过很多意见。张清扬对内务院的行政改革内容了解很多,甚至提出过意见。张清扬与流的勾通,也让他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是不管怎样,他更是众位高级干部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