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祭旗出征_18.断旗_三十六骑(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片欢呼。

  副帅耿秉,正是耿恭惧怕的三哥。耿秉是当前军界的新锐少壮派,也是主战派,深得皇帝的欢心,可以说,此次的大军举措,有耿秉在朝堂上的鼓动之功。

  有战将主张大

  军一路向西,突入天山以北,与那儿的匈奴呼衍王部决战,一举毁了匈奴对西域诸国的影响。

  耿秉认为不妥,说汉军如此阵仗和声势,早就传到了匈奴那边。匈奴游牧为生,打仗最是机动,怎么会在野地上摆开了阵势跟你决战呢?所以应该多路出击,让匈奴头尾难顾,尽量击杀和削弱匈奴军队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战的目的。

  班超和耿恭的军职只能坐在外围,但见班超点头不已,对耿恭耳语:“你哥真厉害。”

  最后在窦固的主持下,放手由耿秉制定了兵分四路的出击任务。

  主帅窦固率汉军及卢水羌一万二千骑出酒泉塞,向西北直突天山脚下的呼衍王部;副帅耿秉率汉军及天水羌一万骑出居延塞,深入北方大漠,寻找单于主力;关都尉吴棠率汉兵、西河羌及南单于(已降汉的南匈奴)兵,联军一万一千骑出高阙塞,进军北部草原,与耿秉军相互呼应;骑都尉来苗率汉兵及乌桓、鲜卑兵联军一万一千骑出平城塞,向东北方的匈奴左贤王部突进。

  班超和耿恭等不例外地都编入了窦固的西路军。

  不能说耿秉的战略有错,四路同时进击,使匈奴不敢分兵援救西域,但由于汉军此行声势过于浩大,单于也不敢撄其锋芒,全面撤退。

  北路及东路的大军,深入敌境六百余里,沿途只有匈奴残弃的辎重,偶有小股遭遇,并没有什么大的斩获。

  只有班超他们所在的西路军,日夜行军,终于在天山脚下遭遇了威慑西域的呼衍王部。

  伊吾城原来也是西域五十余国中的伊吾卢国,后来被匈奴所灭,成了呼衍王在西域驻军的堡垒。如今被汉军一鼓作气地拿了下来。

  伊吾城在匈奴手里已久,原住民早被杀尽,匈奴退走时还放了一把火。汉军入城后,各处灭火,安置守备……满城都是兴奋的汉家士兵。

  这一仗打得痛快,本来两军还在草原上对峙,两边人数差相仿佛,汉军远道奔突而来,气势虽盛,未必强得过匈奴的以逸待劳。但汉军的床弩射程太长,两军还未交锋,匈奴骑兵的阵列一下就伤亡百多骑。

  匈奴不再对峙,直接突马冲锋,顶着强弩,撞向汉军。

  在骑兵对冲时,匈奴向来最占上风。一是马快,二是匈奴人骑术无双。匈奴士兵的马往往都是自己养大的,人马合一,如指臂使。

  两军马阵对冲,最讲气势,而匈奴人冲阵,各队首领身先士卒,冲锋最前,胆气无双。一时大地上蹄声如滚雷,轰隆隆地碾轧过来。汉军的床弩射止有序,弩枪长七尺,两排过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