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87章 是堵是疏1_三国之经天纬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多年的粮食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到时候刘纬再想打败他,可就难上加难了!

  可走私是防不胜防的,因为利益太大,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严抓严打,重惩贩运,只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方式,效果有限,若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走私贩运,只能是愈演愈烈!

  这可如何是好呢?刘纬一边吃饭,一边考虑着这个问题,却忽然想起了两件事来!

  其一,便是大禹治水!这个历史传说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当时大禹的父亲鲧,奉舜帝之命治水,采用了堵的方式,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堵,结果洪水是愈演愈烈;而大禹采用的方式,却是疏导,挖通沟渠,将洪水倾泻出去,这样便彻底解决了问题!

  其二,便是道光朝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闻名遐迩,屈辱的鸦片战争,更是人尽皆知,但当时的背景却很复杂,且容我们来简单说一说!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量工业产品需要向世界市场倾销,以换取巨额利益,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手工业制品非常依赖,英国商人便想以通商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人的想法很简单,当时中国有数亿人口,是个庞大的市场,就算只有一半中国人,能用上英国商品,所获收益都将是个天文数字!于是,从康熙朝开始,他们便陆续运来了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比如豪华的钢琴、轻巧的钟表、别致的西餐刀叉、奇怪的睡衣睡帽以及厚实的毛纺织品等等,意图卖给中国人!

  这些东西,运到中国以后,令许多人爱不释手,倍感新奇,人们是看了又看,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英国人却发现,看的人多,可真正买的人却凤毛麟角!

  中国人为何不买英国人的商品呢?两点原因,一个是用不上,不是生活必需品;另一个是穷,根本买不起!

  这些英国商品,动辄售价几两几十两,甚至上百两白银,普通的中国百姓手里,哪有那么多闲钱?就算是地主富户们,也因为小农经济思想的限制,有钱都用来置地了,谁会买这些看似根本用不上的玩意,又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

  可是对于英国人来说,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中国商品,却是生活必需品!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他们却一直需要从中国采购,这明显是亏本的买卖!

  这些经过几百上千年,早已经融入到欧洲人生活当中的中国产品,全都价值不菲,清政府还要收取大量的海关税赋,结果导致英国人每年需要付出数百万两白银的贸易逆差代价,造成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中国,这岂是他们能够忍受的?

  于是,这些阴损的英国商人,就开始合计了,什么东西才能让中国人欲罢不能,成为生活必需品呢?在经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