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八十八章 旅程_大明春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逃到了欧洲、回回教门地区成为了雇佣军。

  但是朝廷想打通苏伊士运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运河直到现在尚未修通,已经耗费了大量的钱粮。

  十年前,地中海东面的回回教门势力向西扩张,攻陷君士但丁堡,灭亡了东罗马。东罗马国王曾遣使到埃及,向明军求援,许诺了大量无法兑现的好处。但是那边的情况非常复杂,朝廷权衡之后只以售卖的名义提供了一批军|火。

  因为大明的货物如果绕行非洲,运费会成倍地增加。所以在地中海建立了一个“西部港”,东线海运的货物到达红海后,在埃及走陆路运到西部港,然后与中间商交易。

  当地的中间商,大多是回回教门的人、以及葡萄牙人。朝廷与回回教门地区撕破脸,会在短期内损失巨额利益,引起国内经济动荡。何况明军在埃及的人数很少、增援更在几万里之外,海军还得绕行非洲,就算直接加入战争也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

  回回教门也与景教地区的生意做得火热,他们有句话叫“黄金是黄金,上帝是上帝”。

  最后君士但丁堡没能改变宿命,在重炮与燧发枪的轰鸣中陷落。文艺复兴的浪潮也加速在向欧洲大陆扩散。

  大明无法完全阻止技术外流,特别是燧发枪与火炮这种比较容易学习的技术,对于回回教门与景教地区的人、都只是改进,他们本来已经有铸炮铸枪的低级技术了。西面各国军事冲突不断,尤其重视改变武器。

  半个世纪以来,朱高煦在国内也做了很多事。诸如推恩法,让宗室藩国逐代降级,郡王之后就可以经商自谋出路。

  这些藩王后代一开始怨气不断,不过后来他们发现了出路,依靠宗室的一些潜在特权,一部分有能耐的人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商大资|本家。同时还有一些士绅大地主变成了大商人,以前的商帮加入了其中分羹,勋贵势力也不例外。这些有钱的人,都通过扶植科举、往朝廷里塞代言人。

  卫所军将官的世袭早已取消,现在主要通过考试、军功后代等多种标准选拔军官。因为技术与制度的革新,历朝克扣军饷的情况大为好转,军官要干这种事风险极大,军饷规格都会以内部报纸的形式、让士卒知道。

  军籍成了香饽饽,哪怕有在战场上送命的危险,却收入稳定。大明在海内外庞大的经济规模,让军队的福利与装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而针对平民的义务教育也早就铺开,礼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补足。

  摊子实在铺得太大,随着利益的刺|激、就算朱高煦再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朱高煦在位时,凭借在军中的威信,以及多年的积威,大抵还能压住各路势力。只要不想死的人,就得老老实实交税、遵守朝廷法令。但以后会怎么样,朱高煦实在无能为力。可能没有人能掌控一切。

  帝国应该也有它自有的宿命,人类还从没有过千年帝国;就像人本身到了年纪、也得面对死亡。

  朱高煦觉得有些累了,何况不管怎样,国运应该不会再差到哪里去。

  他从记忆中回过神来时,发现外面的光线已经黯淡。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