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页_他的替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儿,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说策划没有任何新意,文字也没有灵气,路线设置毫无特色,完全没有吸引目标客群的可能。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土。

  到新媒体部3个月,土这个字,文筠都快听麻木了。上司嫌他的稿件与策划案土,同事嫌他的打扮与性格土,甚至他的年龄也成了被攻击的目标

  31岁了,想得出好点子吗?还在咱们新媒体部占什么位置?

  案子重写。刘存说:夏末初秋周边游是你们小组这个月的重点,必须做好。

  文筠点点头:我会尽力。

  刘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文筠,我把你从《仲城时报》调过来,是看中了你的踏实与勤奋。张总前几年在年会上怎么表扬你来着?说你刚到社会新闻部时连稿子都不会写,靠努力拼成了年度优秀记者。怎么到了我们新媒体部,你就什么都不行了?

  文筠低头听着,没有说话。

  新媒体要贴近年轻人,你以前写传统新闻稿那套思路早就过时了。刘存越说越来气:你刚来时不适应,我能理解。但这都3个月了,你就不会多听多学?他们嫌你的创意土,你就不能拓宽思路?不会上街上网,去看看年轻白领现在喜欢什么?我如果是你,休息时我就去各个商圈、地铁站打街,我就不信改变不了原来的思路。

  文筠脸皮薄,脸颊阵阵发烫,找不出反驳的话,也不想反驳,待刘存出够了气,才低声说:刘总,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今天加个班,做三份案子出来,明天你看看哪个合适。

  刘存摆手:这案子正常工作时间内就能做出来,你要加班是你的事,我不会给你签加班费。

  我知道。文筠讪讪道:是我的问题。

  离开总编辑办公室,文筠靠在走廊的墙上,抬手捂住额头。

  上午交的那份策划案就是他昨天在家里连夜加班写出来的。早上来打卡之后出去跟手里负责的商家对接,大热的天,跑了几个小时,一口水都没喝,中午只吃了一个面包,现在又面临加班,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走廊旁边就是咖啡厅,几名同事在里面闲聊。文筠听得出,不久前说要出去采访的李筱也在其中。

  姓文的又被刘总叫进去挨训了?

  废物一个,什么都不会,又老又土,不训他训谁?你们看过他写的稿子吗?我的个天,90年代的党报风格,这他妈要发出去,不被吐槽死?

  真不明白刘总怎么会调他来,妈的把咱们平均年龄都拖上去好几岁!

  刘总念旧情吧,毕竟是以前的老同事。

  诶,我听说文筠以前在部队?还是什么特种部队?

  嗤,这你也信?他这么孬,怎么可能是特种兵啊!而且特种兵干嘛来当记者?他要真是特种部队出来的,早把咱们按在地上摩擦了。

  我也听说他以前当过兵,但肯定不是特种部队,估计就是个普通部队,他在里面看仓库也说不定。

  文筠十指收紧,片刻后转身,悄声离去。

  夏天白昼长,但到了8点,天也彻底黑了。办公室只剩下文筠一人,而三份策划案只写好一份。

  他疲惫地揉着眉心,起身走向落地窗边,盯着夜幕下的辉煌灯火出神。

  新媒体部是仲灿传媒集团3年前才成立的单位,主要人员从集团下属的《仲城时报》抽调,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不停从外部招人。而《仲城时报》等传统纸媒式微,版面被一压再压。僧多粥少,记者的稿件没版面发,编辑也没有版面可做。物价在涨,工资却在下降,有门路的员工跳槽到了政府或者企业里做文字、公关类的工作,没门路的要么辞职单干,要么赖在老岗位不走。

  文筠23岁就到了《仲城时报》,在社会新闻部当了接近8年记者,文字功底说不上好,但勤奋,肯吃苦,加班从来没有怨言,别人懒得跑的小线索,他跑,别人觉得危险的地方,他去。任劳任怨做了4年,拿了个年度优秀记者奖。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