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暴风骤雨7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皇帝宠信的“贤王”而奉旨出兵的。他李白见过“奉命东巡”的圣旨吗?怎么李璘说什么就是什么呢?

  第11首李白居然进一步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会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等儒将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进而收复长安。李白太过自信了,他有军事指挥的经验或才能吗?这是相当幼稚的,打仗可不是儿戏啊。长安在西边,要收复它,你跑到东海边去干什么?

  可怜又可悲的李白,被李璘狠狠地戏弄和利用了一把。这些文辞传到李亨那里,真是“铁证如山”了,判他个“谋反罪”一点都不冤枉的。他对李璘的政治走向完全不了解。没能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很显然,李白的政治才能与他的诗词水平太不相称。老说是“怀才不遇”,但是他既没有远见,也不具备经天纬地的治国才能!要不怎么说“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呢?看来李白还是好好写诗算了吧,他对政治真是一窍不通!在李隆基时没受到重用,这回以为机会来了,在李隆基的儿子这里谋了个差事,可以放开拳脚施展才能了。谁知是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差点丢了命。

  李亨对于他这个弟弟可谓失望之极,这简直是一直养不熟的狼崽子嘛。懊恼、愤慨之余,头脑中又不断涌现自己当年抱着的、襁褓中的十六弟,李亨决定还是给他一条生路吧。757年二月,李亨派亲信宦官啖廷瑶、河北剿匪司令(招讨官)李成式等向李璘宣旨,企图对其进行招抚。当时,江西军政长官(采访使)皇甫铣(xiǎn)在广陵有1000多人马,啖廷瑶请他屯兵扬子(今江苏仪征),对李璘部进行威慑。李成式则派秘书(判官)裴茂带领3000士兵长江的瓜步洲伊娄埭(今江苏**东南)驻扎,政府军旌旗飘扬,并大张旗鼓地进行阅兵仪式。李璘和李玚登城遥望,他们没有经过大战洗礼,看到对方衣甲鲜明、阵容严整,惊恐不已(既然如此胆小,何必要造反呢)。在看了整整一天后,他们越想越害怕。部将季广琛知道大势已去,就对各位将领说道:“我们追随永王,难道是为了造反吗?太上皇现在流亡蜀中,情况不明。众多王子中,没有比永王贤明的,如果他召集江淮地区的精兵,收复长安、洛阳,平叛大业就也可以大功告成。然而,现在他让我们背负了叛逆的罪名,让我们怎么给后代一个交代呢?”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这些人割破手腕盟誓,决定背叛李璘(我们经常听说歃血为盟干大事的,这种歃血相约逃亡的确实不多见)。季广琛带领6000士兵(也就是说,他是被数量为自己一半的敌人、在开战前吓跑的。可见这是一群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