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安史之乱 17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东节度使仅仅担任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太守。由此带来的深远的政治军事影响将在日后显现出来。

  这年秋天。新任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决定用一次军事胜利来确立自己在河东镇将士心中的地位,最终却事与愿违,安禄山这次出征收获的却是一场惨痛的失败,不过损兵折将的安禄山却看到了一个常人想不到的扩充实力的机会。

  第二年,为了一雪前耻,安禄山决定统率二十万大军征讨契丹,其实这次讨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安禄山上奏李隆基希望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率军配合这次征讨行动。阿布思本是九姓胡人的首领,后来率部内附唐朝。身材魁梧而且素有谋略的阿布思深受李隆基的宠爱。阿布思的得宠自然引起安禄山的嫉妒和不满。

  安禄山此前曾经上奏将阿布思及其率领的部众迁移到他的辖区内。这件事因为遭到阿布思的反对而作罢。安禄山想利用这次联合征讨契丹的机会趁机杀害阿布思,不仅可以铲除一个强劲的对手,还可以收服他的部众增强自身的实力。

  聪明的阿布思自然看穿了安禄山的阴谋。可是他却对此无可奈何,因为谁也不敢违抗皇帝的诏令。

  他希望自己的领导朔方节度留后帮助自己摆脱危局,可是他的领导却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场老油子,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婉言拒绝了阿布思的要求。

  惊恐不已的阿布思最终走上了反叛之路,逃回了曾经熟悉而如今又陌生的大草原,数次侵扰唐朝边境,成为唐帝国的心头大患。

  此时的漠北已经成为日渐强盛的回纥的天下。在回纥的打击下,穷途末路的阿布思最终投奔葛逻禄部落。

  在北庭都护程千里的军事威慑下,葛逻禄人将阿布思以及他的妻子、部众数千人押送北庭都护府。阿布思的人生最终以悲剧收场。程千里因功升任右金吾卫大将军,主管京城治安。

  安禄山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阿布思败亡过程中,安禄山不断地将阿布思散落的部众收归到自己麾下。“禄山已得(阿)布思众,则兵雄天下。愈偃肆。”(《新唐书》)

  十月,唯一可以镇得住安禄山的人也是安禄山最为恐惧的人——宰相李林甫死了。

  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经历了献媚、傲慢和畏惧三个阶段。

  起初,安禄山绞尽脑汁地巴结当朝宰相李林甫。正是在李林甫的保荐下,安禄山才得以在仕途上一路升迁。

  随着李隆基对他宠爱的加深,自我膨胀的安禄山渐渐不把李林甫放在眼里,举手投足间透着傲慢。

  善于玩弄权术的李林甫决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李林甫故意让王鉷与安禄山一同来拜见自己。王鉷可是一位具有很大政治影响力的大人物。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宰相。可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