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压垮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现在《隋书?炀帝纪》中的杨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平陈战争胜利后进入陈宫,寻找陈叔宝那个著名的宠妃张丽华。据说相见之后,杨广色心大动,“欲纳为妃”。幸亏老臣高颎杀了张丽华,避免了这个“狐狸精”祸乱大隋。

  编造这个故事的动机当然是为了证明杨广本性**。然而这个说法根本经不住推敲。传统史家也承认,杨广是一个善于蛰伏、处心积虑的人。平陈战争对他来讲是树立自己形象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必然会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张丽华并非一般的女人,这个**出身的女人在那时以**、邪恶、奸诈为全国所知,并被认为是陈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她的结局是战争胜利后举国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即使二十岁的杨广有性错位(在史书中我们并没有见到其他例证),喜欢一个孩子已经十五岁(张丽华所生的被立为太子的深时年十五)的半老徐娘,也不至于做出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来———那岂不是自绝政治生命?

  与《隋书》记载不同,同样于唐初修订的《陈书》和《南史》都明确记载杀张丽华的命令发布自杨广而不是高颎。《陈书》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

  而《南史》则说:“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虽然取代杨勇在理论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杨广却一直有一种直觉:自己会成为大隋朝新的主角。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么幸运。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他就会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天赋的聪明让他很清楚怎样能达到目的:那就是像一只老狼一样蛰伏,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迅猛出击。他对自己的毅力、耐心和敏捷有信心,就像对长兄杨勇的愚蠢有信心。

  作为具有鲜卑血统的杨氏家族的长子,“普六茹?见地伐”(杨勇的鲜卑名字)最鲜明地继承了胡人的天性。史称这个比杨广大两岁的王子“性宽厚”,才智尚可,品质不恶,然而却毫无政治敏感和政治才华。他“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父亲崇尚节俭,他却大手大脚,不惜代价四处淘弄国内最好的猎鹰、宝石和马鞍;父母都是极重门第之人,母亲独孤氏尤其对“生活作风”问题看得很重,他却正眼也不看父母为他娶的正妻,跑出去和那个妖媚的工匠之女云氏野合生子;父亲敏感多疑,他却公然和社会上的豪侠**来往,甚至允许他们身带刀剑出入宫廷……每当又听到太子的什么“丑闻”,杨坚都会下意识地想起远在江都的次子:太子如果能赶上老二一半,他也就放心了。

  平心而论,除了这些不谨之处而外,杨勇并无什么显著的过失。然而,从这些小过,可以看出此人心智粗疏,以至于他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