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安史之乱2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配工作。是不是真的停选以及何时重新上岗还得看领导对你的态度。

  即使不考虑循资格的影响,按照四年进一阶的升迁速度,如果一个从九品下阶的进士及第者要想达到王毛仲幼子的行政级别需要六十年的时间。

  当然对于大多数官员而言,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华、出众的政绩或者过硬的背景,根本无法逾越正六品上阶这道坎。

  荐举无疑是一条快速步入仕途的捷径。许多隐居在终南山中的隐士们一旦被荐举便可以迅速完成从民到官的华丽蜕变,可是要想走这条“终南捷径”,荐举人显得至关重要。

  玄宗李隆基曾经下诏:“五品以上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

  循资格实行后,官员任期届满后需要停选一段时间,也就是下岗等待重新分配工作。是不是真的停选以及何时重新上岗还得看领导对你的态度。

  即使不考虑循资格的影响,按照四年进一阶的升迁速度,如果一个从九品下阶的进士及第者要想达到王毛仲幼子的行政级别需要六十年的时间。

  当然对于大多数官员而言,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华、出众的政绩或者过硬的背景,根本无法逾越正六品上阶这道坎。

  荐举无疑是一条快速步入仕途的捷径。许多隐居在终南山中的隐士们一旦被荐举便可以迅速完成从民到官的华丽蜕变,可是要想走这条“终南捷径”,荐举人显得至关重要。

  玄宗李隆基曾经下诏:“五品以上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

  荐举人必须是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而且必须是清官。唐代官员有“清官”与“浊官”之分。清官就是领导重视、升迁便捷、前途远大的热门职位,类似于今天办公厅、组织部等单位的领导干部。

  安禄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胡人别说得到这些高官的赏识就是与这些人见一面都困难。

  这些掌握着荐举权力的官员们也要受到名额的限制,虽然每次荐举未必都像这道诏书中那样只许举荐一个人,但是名额有限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对于自己手中的荐举权的使用慎之又慎,被荐举的人要么是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要么是感天动地的道德模范。

  安禄山既没有学贯古今的才华,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模范事迹,而且他还是一个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胡人,所以这条捷径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条绝路。

  相比较科举、门荫和荐举而言,“入流”无疑是广大寒族子弟入仕最现实、最艰辛但也是最无奈的路。

  依靠自己的才能或者关系,先在衙门里谋一个差事。这些处于衙门最底层的没有品级的人构成了庞大的胥吏阶层。这些胥吏最大的理想就是最终谋取一官半职,从而完成从“流外”到“流内”的蜕变。

  这些胥吏们为了实现这个目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