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十六章 天可汗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主航道、大陆架、经济专属区等引起的领土纠纷就屡见不鲜了。

  有些学者甚至分析出。李世民的相貌都有些类似胡人。这其实不是什么新奇的言论,我们此前已经交代过了,李世民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

  」有人认为,唐朝宫廷中多次发生有违儒家传统纲常的所谓“**”的事情。也与皇室的少数民族血统、活泼开放的民族性格有关。连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都说:“唐朝发源于少数民族,所以接连发生失礼的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大家怎么说,总之李世民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重用胡人。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李世民实行“胡汉和同为一家”的方针路线,任用各族上层人物为文武官员。他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羁縻州府。任用所部首领为地方长官。给予一定的民族自治权力,从而使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羁縻”是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大唐像马笼头、缰绳一样牵引着、控制着这些民族地区。这些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权利,比今天的民族自治区要大多了,除了没有主权外几乎拥有一切权力。他们主要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朝贡,与唐朝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微妙关系。

  这些地区属于唐政府影响辐射的势力范围,但一般又不计入唐朝的版图、不能算入唐朝的疆域面积。

  例如,唐朝在原来属于东突厥的地方就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做地方军政长官(都督),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

  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交纳赋税,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民族之间的事务。这样,我国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

  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李世民也采取了设置羁縻州府的办法。大唐周边都沐浴在李世民大帝的恩泽中,大家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一时间不闻刀兵、久违的太平安逸就在眼前了。

  李世民的民族政策被《旧唐书》誉为“以仁义和恩德结交所有人,以诚信和义气安抚少数民族(仁恩结庶类,信义抚戎夷)”。

  外族进犯被打败而归降的,或者是遥远的邦国仰慕而来归附的,李世民都按他们的意愿,在他们自己的领地上为其封王,来作为大唐的屏障。

  有的被拜为大将军,授予兵权、得到重用;有的被封爵位在朝廷内做中郎将等高级武官;有求婚的,就把以公主或宗女许配给他们。愿意迁入内地的,有时多达四、五十万人。李世民都分别为他们划地安置。还给他们分配土地,派人教他们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