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一代英主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人看起来也不像原来那样乐观、雄心勃勃,有时甚至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偷偷落泪,就像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此时的隋炀帝也曾试图要励精图治,革除积弊,重整气象,但当他坐在龙椅之上想有些做为时,才发现这个帝国早已被各家门阀贵族所把持,早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盘剥百姓、非法攫取财富的流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即使他贵为皇帝,也无力与这张庞大的利益网做对。所以虽然他的许多改革政令相当不错,但在大部分执行者都阳奉阴违之下,也根本无法真正落实,有些甚至还会被歪曲成祸民的乱命,而受害的百姓又会把不满归结到颁布政令的皇帝头上……天下局势越来越乱,杨广却欲振乏力,眼睁睁看着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他又是生气又是无奈,曾经勃勃的锐气和进取之心也越来越淡薄,终于雄心散尽,彻底放弃了拯救帝国的努力。此时他骨子里的软弱开始占据上风,引领着他逃避现实,对贪官污吏盘剥百姓再也不闻不问,对满地的义军也不再上心,甚至开始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从骨子里面看,杨广是一个不够坚执的人,对人对己都不够狠。当顺风顺水时,他就越干越起劲,也能越干越好,显得雄才大略,精明睿智;但一遇到困难,就方寸大乱,退缩逃避,坐视局面越来越糟。在长达三四年的时间里,流寇早已不再是疥藓之患,但裴矩、裴蕴、宇文述、虞世基、郑善果、封德彝这些能臣和当代名士们们一直坚持流寇克日即灭,竭力掩盖乱局。而做为英明神武的大隋皇帝,杨广自己也极力要妆点这个盛世的假象,于是他以“危言耸听”的罪名贬斥了说真话的老纳言苏威、治书御史韦云、兵部尚书赵孝才,甚至还将越级上奏的建节尉任宗当庭杖毖,从此无人再敢为国进言。杨广的性情在压力下日渐扭曲,似乎具有了双重人格。这个一直显得睿智从容的男子变得耳软心活,优柔寡断,公私不分,他的精神时好时坏,情绪起伏无常,有时候能重现之前的英明,有时却又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有时果断固执,有时又偏听偏信,乱命迭出;有时候礼贤下士,有时却又忌贤妒能……他的身边迅速围上了一群只会捞好处不会做实事的马屁精,于是正确的国策坚持不下去,荒唐的命令却在这些小人的蛊惑下不断发出。就在大隋已经明显出现崩塌之象时,他没能积极补救,反倒放任自流,一味逃避,甚至在616年躲到江都不问政事,而把这个烂摊子交给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和权贵段达等人处理。等到了扬州之后,杨广见局势日渐混乱,更是心灰意冷,终日烦躁不安。当时国政糜烂,各地送来的告急文书如同雪片,但他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