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4章报社大变革_仕途红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是由孙慧娜实名举报的?”

  宋青峰点了点头。

  回到东华区报社里,罗波问道:“刚哥,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那这段时间你们为什么突然来上班了呢?”

  他笑着说,“我的傻兄弟啊,我们来是因为已经知道这辈子都不会有编制了,回来收拾残局,准备下一步工作的。也不瞒你们了,我们有一个计划,做最后的一搏,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参加。”

  “我们打算联合起来,实名写一封上书信,写上我们的委屈,每个人签上名,按上手印,我负责把这封信递上去。”

  罗波的心里有点打怵,但想着他们在机关混迹多年,知道后果,况且对我们来说算是最后一搏,如果失败,也可以趁年轻另寻他路。

  刚哥和几个老员工在上面签了名,按了手印。新员工在短暂犹豫之后,也跟着签了名。

  罗波大致看了下内容,草草三行话,写了大家的付出以及希望得到公正待遇,下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

  东华区宣传部收到这份反映信后,觉得事情重大,毕竟记者们现在还是在内部进行反映,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应,把这些事情往外捅出去,就很被动了。

  东华区宣传部一边向东华区委区府反映,一边还向东华市宣传部反映。

  东华市委宣传部长陈朝霞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向市委书记张峰进行汇报。

  张峰其实已经看到了由于新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体日益败落,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他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东华区报社人员集中反映问题,刚好给了张峰进行改革的一个机会。

  他召集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委宣传部、东华日报社等主要领导开会,商议报社系统改革事宜。

  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张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全面取消东华市下辖各县区的日报或通讯,这些人员与资产全部归入东华日报集团。

  东华日报专门留着版面用于报道各县区的新闻以及区委或县委书记、区长或县长的活动。

  位于东华城区的三个区,全部取消报社及记者,其它县或县级市,只保留记者站,用于报道县内新闻,只是记者站的记者待遇与编制,都由东华市日报社负责管理。

  对于这样的改革,各区县倒是没有反对意见,主要是报社目前已经完全不赚钱,县级报纸的征订完全是向机关事业单位通过摊派方式来完成的。

  出台了大致的改革方案后,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整合各个县级报社的人员问题。

  除了继续保留原先正式编制的员工外,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解决劳务派遣员工和临时记者的身份问题。

  经过协商,东华日报社拿出了100名编制名额,进行内部招聘,主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通过一系列程序,最终解决了90%人员的问题。

  毕竟有些人嫌弃报社的收入没有象以往那么高,趁这个机会办理了辞职、内退手续,拿了一笔补偿金外出外出创业,有些记者还是积累一定的人脉关系。

  当然,更多的临时记者拥有正式编制后,便不再向上反映问题,毕竟在目前的形势下,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张峰在深夜在朋友圈看到长久没有联系的潘柔发的一段文字:“人生,没有退路,亦无前路。停滞不甘,前行又太难……”

  他敏感地意识到在丽华学院工作的潘柔应该遇到什么困难了。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