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恶名,全靠舆论_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庆十年八月,新帝恩封楚王为显亲王,留京,世子虞沨即承王位,择定九月赴藩。

  因着先帝驾崩不到一年,连皇后册封仪式都没有大办,显王的册封典礼自然十分低调,也就举办了一日宴席,不响礼乐,不结彩幡,略为悄寂。

  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锦阳京彻底沸腾起来。

  正是相府秦右丞的嫡女,当今皇后一母同胞的妹妹七娘,居然因为心折楚王虞沨,自愿入楚王府为没名没份的侍妾,秦相暴怒,欲逼孙女儿落发,哪知七娘竟悬梁自尽,被及时救下,又不饮不食以表抗议。

  于是秦相竟将孙女于族谱除名,驱逐出府,让她自生自灭。

  秦夫人心疼女儿,去楚王府跪求老王妃开恩,声泪俱下地恳请王府看在七娘一片痴心的份上,给女儿容身之境,留七娘一条活路。

  最终,楚王在老王妃与显王的“劝导”下,收容被家族所弃的秦七娘入府。

  百姓们对这种在戏本子上才能看到的传奇大为热议,便是不少贵族也毫无压力地议论纷纷。

  于是乎,有关楚王重情,誓不再娶并且不纳妾室的事情就流传开来,民众自是惊叹不已,虞沨俨然成了锦阳首屈一指的有情郎,而因为心折楚王摒弃礼法的秦子若也收获了不少善良百姓的同情。

  平民虽不大懂得世家望族那些礼法,却也知道侍妾与妾室的区别,之所以要在“妾”前加上一个“侍”字,也就表明其实并非有文书认可的身份,而是任人使换的下人,类似于通房丫鬟,不同的是通房是家奴,身契握于人手,而侍妾之流有的却非奴婢,多为乐籍出身,一般不能发卖,但也不乏被权贵们相互馈赠,得宠的自然锦衣玉食,不得宠的也就是个使唤差遣或者任人玩乐的侍女,一个不慎即被驱逐,毫无保障可言。

  堂堂相府千金,竟然为了楚王抛却尊荣的身份,自甘为侍,也算是百年难遇的稀罕事。

  也不知是哪些深知内情的人,对子若姑娘的惊世骇俗之举颇为认同,为她大说好话——“苏妃被余孽所掳,只怕不能幸保,说不定早已香消玉殒,楚王重情,至今不肯放弃搜救,但谁不心知肚明,这是无用功,秦七娘原本就得太皇太后心意,常有赞誉,又是相府嫡女,堪配楚王正妃,天家本欲赐婚的,哪知楚王誓不另娶,也不肯纳侧妃,应是还笃信苏妃有安返的一日,但楚王是独子,若真依了这誓言,岂不是后继无人?他父子二人是大隆重臣,圣上怎么忍见其香火无继,本是想坚持赐婚,七娘生怕楚王为难,劝服了圣上莫要强迫,又因心折楚王,才甘愿随他心愿,不求名份,只求相伴终生,这般至情至性的女子,实在让人感佩。”

  民众们是善良人,多数不愿对处境可怜的弱质女子落井下石,被这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