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_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当金元公主抵达锦阳京的第三日,便在乾明宫谒见了天子,除公主以外,当然还有两名西梁副使——西梁国相薛遥台与礼部尚书韩阳君。

  西梁之三盟政会由十名贵族组成,皆出自三姓,但凡律令颁行以及军事政令等皆需通过政会诸卿合议后才能得以公布施行,最高长官称上议令,是由西梁贵族选出,经国君任命,负责监管政会众卿,纵观西梁历史,上议令多数时间轮留由胡、庆两姓族长垄断,自从当今西梁王登位,铁腕治政,又经多年征战,使西梁国土扩张,国威大振,甚至对太宗帝时遭受大隆军队重创的北原人因为内乱,被北王驱逐王城的西王形成威胁。

  北原西王便是当年领军侵犯东明国土,妄图霸占中原锦绣江山的昭康氏,为了在西境立足,视雄心勃勃的西梁为大患,两国曾经交战,因西梁当年征战连连,难免造成财政上的不足,昭康氏虽遭遇重创,作战实力仍让西梁王胆颤,于是才向大隆示好,以期两国结盟,共同抵御昭康氏,主要还是希望大隆能提供粮银兵器等支持。

  后西梁公主自愿和亲大隆,为太子侧妃,宛氏得了大隆鼎力相助,不仅在与北原人的对恃中大获全胜,将昭康氏牢牢拒挡在国境之外,还收服了不少西南小国称臣于西梁,宛氏威望大增,在西梁国内,力压胡、庆二氏,上议令之位便被宛姓宗族占据。

  三盟政会除上议令之外,还有一员中议令,一员下议令,对上议令起着牵制之用,当然也互为牵制,相较下议令,中议令的职权更重,故而胡、庆二姓为得中议令之位也经过了连番恶斗,眼下庆氏暂且胜出,由族长澜江公稳稳掌握中议令之位,这回随同金元公主前来大隆的副使之一韩阳君,便是澜江公的嫡亲兄弟,也就是伊阳君的叔父。

  这回为了争取机会出使大隆,韩阳君在澜江公的协助下也经过了不少波折,好不容易方才如愿。

  当然,澜江公费尽心机让韩阳君随使,是为了庆氏缔交大隆权臣的谋划。

  乾明宫里除了西梁众使臣以外,当然还有大隆公卿朝臣,于是金元公主代表西梁王表达对大隆的友邦诚意,不仅献上厚礼,还直言不讳提出欲与大隆再结秦晋之盟时,在场有不少人都觉得脊梁生寒。

  其中当然有西梁韩阳君,他受兄长示意,主要使命是促成乐阳女君色诱楚王世子,顺利留在楚王府,争取这位最得大隆皇帝信重的宗室襄助庆氏夺权,因为伊阳君庆玉转生母是王后族人,澜江公当年逼不得以娶为继室,可对伊阳君一直心怀忌惮,又因为嫡长子春江君的不断挑拨,澜江公与伊阳君这对父子之间十分疏远,若非金元公主当年暗助,伊阳君甚至不能得封,早被澜江公打发去边远之地,压根没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