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_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证明单氏的忐忑不无道理,桐华性情急躁,虽晓得察颜观色却一贯仗势持骄,只以为有世子妃撑腰,眼里根本不将安瑾当作正主,更别说动手教训个丫鬟,她出了心头恶气后,别说没想到安瑾会为抱琴出头“杀”来落英院理论,就算想到这点,也不以为意。兼着回来时安然依旧未醒,桐华也只把事端纷争与亲娘张嬷嬷说了一回。

  张嬷嬷却还谨慎,度量着世子妃往常待安瑾也还亲厚,这事一旦闹得不可收拾,世子妃就算顾及安然,却也不会斥责安瑾,惩罚下来,抱琴就算落不着好,桐华只怕也难脱罪责。

  正责备着桐华行事太过鲁莽,果然听说安瑾带着院子里丫鬟气势汹汹前来。

  张嬷嬷才打发人去关睢苑报讯,但她却不知小谢氏与秦妃想插上一脚,借机兴风作浪。

  又说旖景,得闻安然与安瑾因为丫鬟将生冲突,稍一思索,就明白过来这是安瑾的后着,目的是要借着这回风波在明面上与长房疏远隔阂,彻底断绝了被人逼迫利用的路子,两不相帮、独善其身。

  旖景轻笑,心里却微微有些疼痛。

  她是又想起了安瑾的那番隐晦的暗示,身如浮萍、心有无奈。

  其实安瑾这法子从前祝氏也用过,表面答应了小谢氏转交“补药”却又隐晦的暗示药有蹊跷,不过旖景当时可不念她的好,并且对这般两相讨好互不得罪的打算极尽讽刺。那是因为祝氏是老王妃的仆人,忠主是她应守的原则,就算有无奈之处,子女的生死捏在三太爷手里,却并非没有办法转危为安——老王妃待祝氏一贯亲和信重,祝氏即使担心主子不信她的话,不信小谢氏有为祸之心,也可以牵挂子女为由,恳求老王妃把人从镇国公府“赎买”回来,或者是向楚王与世子坦白药的来处与小谢氏的威胁,轻易就能让子女脱离三太爷的控制。

  再说那时祝氏尚无子女之前,对老王妃的忠诚也有所保留,凭她的心计,应当看得出谢妃并非表面上的本份知足,却从不曾对老王妃有过提醒。

  所以旖景并不认同祝氏这般“示好”。

  安瑾却不一样,她是虞栋的女儿,多年来深受虞栋的爱护,可是当得知冲突利害,并没有选择为家人的富贵权势行阴谋毒害之事,她无奈之下作出“独善其身”的选择已经大不容易。

  倘若安瑾大义灭亲,旖景反而要猜疑一下了。

  旖景自问,她若不是活了两世经历过生死,处于安瑾的境地和年龄,应当远远不如她的明慧清醒。

  这时不需犹豫,旖景自然会配合安瑾演这场戏。

  但她并没急着赶去落英院,也是为了让安瑾先发挥一阵儿,让矛盾冲突达到一定程度,至少要先引着小谢氏这个主要观众临场,才是她粉墨登场的时候。

  矛盾隔阂来得太过突然,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