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筹措衣被_建造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他们应得的。

  从他们手中征召冬衣冬裤,给予税收的奖励理所应当。

  李元瑷心知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说道:“此事我会与太子商议,不出意外此计可成。你们皆是各自州府的干吏,到时由你们去各自辖区,征募冬衣冬被。孤这里强调一点,一切征募全凭自愿。孤不希望看到有人为了政绩向穷困百姓强行征集,若因次发生百姓冻死事件,孤绝不轻饶。”

  “诺!”

  众人将驱逐韦挺的事情算在了李元瑷的身上,知道这位上司的手段阴狠,莫不肃然领命。

  **********

  长安,尚书省!

  现在唐王朝分两个小朝廷,一个在蓟城,由太子李治监国处理政务。

  一个在长安,由房玄龄处理六部机要。

  总的来说,天下大事还是要经过房玄龄之手的,也只有房玄龄能够独当一面,镇得住文武百官。

  筹措冬衣、冬被的事情,他已经安排下去了。

  长安、洛阳作为大唐王朝的东都西都,地位超然,发展势头与民生富庶皆位于前列,对于唐王朝的认可,归属感的最大的。

  筹措冬衣、冬被的事情进展的极为顺利。

  对于从长安、洛阳征召制炭匠师,此事也安排妥当了。

  房玄龄是何等人物,尽管在万里之外,亦能从往来的书信中看出李世民这一次灭高句丽的决心,同样看出了唐军即将面临的危局,对于这两件事上极为上心,亲力亲为。

  “相公,户部尚书到了。”

  房玄龄挥手让他入内,不等户部尚书行礼,先一步问道:“朝廷还能调拨多少银钱?”

  户部尚书拱手道:“大约二十万贯通宝。”

  房玄龄道:“抽出五万贯来,往周边购买冬衣冬被,多为前线筹备一些。”

  户部尚书欲言又止,终未说话,领命去了。

  过了三日,户部尚书尴尬的找上了房玄龄。

  “相公,京畿、洛阳附近,市面上所有的冬衣、冬被皆让郑家购买去了。郑家还放出话来,有一件收一件,在鼓励农闲百姓妇人制作。论及商业渠道,臣实在比不过郑家,仅购得十余套。”

  房玄龄怔了怔,问道:“是郑家谁在收购?是郑凤炽,还是他的儿子?”

  户部尚书应答道:“是郑七公子郑皓。”

  房玄龄笑了笑,道:“算了,此事就这样吧,你也不用收购了。且先下去,此事莫要声张,就当无事发生。”

  户部尚书面色一禀,道:“遵命。”

  房玄龄沉吟了片刻,轻语道:“商王贤德,也不知是幸还是祸。”

  唐朝有专门负责管监市场物价的官员,在这个时代不存在哄抬物价的说法。

  你的价格如果高于朝廷规定或者低于朝廷规定的价格,就当做脏物处理,而且你自身也会受到律法的制裁。

  故而郑皓收购冬衣、冬被不可能是为了赚钱,也赚不到钱。无利可图,还会得罪朝廷。

  郑皓与李元瑷的关系人所共知,房玄龄也有所耳闻。

  毕竟灞水山庄现在的饮食住宿皆是郑皓安排的管事负责。

  以房玄龄的才智,焉能看不出这背后是何人指使?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