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七十章 布局青岛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德国签署了协定之后,杨元钊再一次的来到了造船厂,此时的造船厂之中,就不是给德国人制造的军舰了,而是中国的,因为制造过一次的关系,这一次的进度更快,3个月时间的,几乎完成了快4个月的工程,估计下来,原来8个多月的工期,可以节约到6个月,而跟随着德国海试的那一部分水兵和军官,他们将来走上这些战舰之后,会更加熟悉,因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大部分的重廵和轻廵上面,都装载了西北最强的水上飞机,它们使用了最新的材料和发动机,续航能力极强,可以在作战之中,充当战舰的耳目和瞄准器,在高空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测量和计算,到出了结果之后,就会通guò无线电,传输到指挥台上。

  这个时代的主力舰,火炮是唯一的攻击方法,无畏舰之所以能够让其他的战舰全部落伍,就是因为统一了口径,可以保证一次齐射,以范围的攻击,替代点的攻击,让攻击力和单位时间的火炮投射能力大大的增加,至于瞄准方法,却没有明显的提升,一般都是在战列舰上,比较高的位置,设置观察哨,用光学进行测距。

  这样的高度有限,根本无法把战场的全局的看在眼里,每一个战舰看到的是局部,其实高空观察和瞄准,早就出现过,早期的热气球观察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的热气球高度可能只有一两百米,用一些工具还是可以把声音传下来的。现在飞艇的高度都在千米左右,视界是宽了。可是传输就慢了。

  西北在无线电上面,已经冠绝整个世界。从出现的几年时间之中,已经更新了数代,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和发展速度,基本上延续了曾经21世纪的发展速度,在这个电子荒漠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无线电的可靠性大大的增加,发射的距离也从原来几百公里,提升到了上千公里。基本上有了军事应用的能力了,现在的西北军也在根据这个,进行改装和适应性训练,有关无线电的应用,此起彼伏。

  水上飞机就是其中之一,用轻廵和重廵携带,可以顺lì的收发,在平时的时候,可以用作侦查。200公里的飞行半径,180公里飞行速度,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侦查足够的范围。帮助舰队寻找到对手,即便是战斗期间,只要不是夜晚。就可以飞上天空,在1000米的高空。借助着特殊的光学仪器,可以补充战列舰的观察者的不足。在一定的程dù上面,甚至可以取代舰队的指挥,这样的用途多了。

  水上飞机只是一个方面,另外防空的改造也在进行,还有就是鱼雷,在杨元钊提出方向,计算机提供计算支撑,车床提供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前提下,西北对于鱼雷进行了大刀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