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七章 北洋扩编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世凯或许会后悔,后悔的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后悔从来都不会影响到袁世凯的心态,既然已经无法直接干掉西北,那就把这个东西先放到一边去,先考虑这一批武器的事情,12万支步枪,还有足够数量的子弹,后续的马克沁和75炮先不说,只是这些,就足以支撑北洋的下一阶段扩军了。

  整理这些军火,把这些军火一一的入库,袁世凯和北洋的高层才开始实际上考虑扩军的问题,关于扩军,这早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北洋成立的那一天起,袁世凯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扩军。

  只是北洋军因为军饷和武器的限制,在过去20年之中,慢慢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北洋武备学堂,到后再来北洋的主导之下,兴建的各种军事小学校,中学校,几乎遍布各省,这也是中国职业军人和军官的起步。这些学校,为北洋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军官,当然,也因为某种原因和严格的控zhì,淘汰了一部分军官和军人。

  这些军人有的在合理的安排之下,进入到了其他的渠道,大部分都赋闲在家,这些人是第一批的招募对象。

  征召开始了,凭着比较完善的档案,这些人大部分找到了总计,不过这些人真的回来的不多,各地兴办新军,加上包头的工厂的吸引,真正还在家里赋闲的不多,只能够称之为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人一共招募了4000人左右。

  徐世昌为首的北洋军高层,也没有把全部的打算放在这个上面,他们的底气在于,庞大的北洋军队和北洋体系,继承了当年李鸿章的老底子,无论是从工厂,还是各种的衙门,北洋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加行武卫军,锐字营等老字号的清廷军队,庞大的体系之下,20年时间之中繁衍生息下来,北洋子弟成长起来的数量非常多,这才是扩军的重点,去伪存真之下,招募了5万多人。

  剩下的,就是直接的在直隶等地的招兵,这些人,按照以往招兵的话,会有四分之三被淘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受住德系枪支的后坐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北洋的严格训练之中,成为军人的。

  包头的这一批新枪,严格的按照东方人的身体标准来的,在这样的身体标准之下,只要身体健康,身高体重,甚至是力量上面,都可以稍稍的放宽,基本上,除了真正不合格的,5万人最多会淘汰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前面的两种人,就已经补充了差不多5万,把7万人的北洋军,扩张到12万人,已经算是一个极限了,基本上一个新兵一个老兵的配比,在北洋军的突击训练之下,勉强保持着原来的战斗力,至于技术兵种和军官,开始变得稀缺了起来。

  袁世凯做主,把武备学堂和其他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