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急电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过前面的街道,身后传来了吱呀吱呀的声音,杨元钊回头一看,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水泥路上快速而去,现在的自行车还很原始,是铁轱辘或者是木轱辘,很容易损坏,也颠簸的厉害,杨元钊没有想过要生产这样的自行车,却没有想到,有商人从外面带过来,甚至流行起来之后,也有商人想要投资,从包头购置一些加工设备和机床的,准备在当地生产。

  现在的包头,基本上上下班是靠走,逛商场也是同样,虽然有加长型的公共马车,覆盖面却不广,这种情况之下,自行车就有着巨大的市场,木质的一辆大概需要20-30元,铁质的也不会超过50元,这对于富裕起来的工人来说不算什么。

  包头的高工资,哪怕是什么都不懂的普通工人,也拥有15-20元的工资,加上奖金和年终的红包,每年能够拿到250元以上,这还是最底层的工人,稍稍的上升一个层次,工资标准会倍增,工人的最高工资,会达到350元左右,这笔钱,用来购买一个代步工具,还是不错的。

  自行车,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引入到了包头,并且成为了人们追逐的重点,包头跟其他的中国城市,略微的有些不同,平坦的水泥路面,会让自行车的磨损保持在比较小的程dù之上,又没有太多的颠簸感,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无法到乡村去,到乡村,复杂的路面,依然需要用马。

  看到这个自行车,杨元钊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橡胶,自从史密斯实yàn室,在上海成立之后,除了布置合成氨的项目之外,他就很少关注那边,不知道那边的硫化橡胶,到底运行的怎么样了,只有硫化橡胶的真正工业化的发展,橡胶,才会成为重要工业原料,拥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可是现在,橡胶,只是一种普通的产品。

  似乎,有一件事情,忘jì了,一拍脑门,杨元钊对着身后说道:“小满!”

  小满就跟在杨元钊的身后,听到命令,立刻上前说道:“先生,有什么吩咐!”

  杨元钊迟疑了一下,掏出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德文版的三个火枪手,翻阅了几页,在上面寻找了一些词语,然后用数字写出来,形成了三个三个怪异的数字,差不多书写了一页纸,然后把他递给了小满,说道:“立刻快马的把它给发出去!”

  这也是无奈的结果,包头的工业发展,越来越大,秘密也越来越多,德美那边也是,在杨元钊的布局之下,德美进入到不少的领域,无论是从中国到德国和美国的商贸,还是从海外进口各种机qì和原材料,产生的交易量也越来越多,公用的电报线路,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杨元钊甚至有一种冲动,让特拉斯放下现在研究的电力,转而研究无线电。

  可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