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华制衣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节的包头同样的热闹,甚至说,比往年来说,繁华许多。说实话的,这大半年以来,包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量织布机开始在包头扩展,仅仅是包头近处的乡镇,就有上万台织布机,还有更多的织布机拓展到了周围的,大同,绥远,甚至是遥远的太原,都有不少的织布机。

  大量织布机的出现,让无数的农民转换成为了织布工人,包头采用的是提供原料,回收成品体系,一匹布的加工费用并不高,对于没有太多经营门路的普通的农民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收益了,不少的村民,或许一年的活钱,也不过是一两块而已。

  勤劳的人们借助这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丰厚的报酬,4个人的一个家庭,每天可以获得甚至是2元的收入,这可是银元,一个月干下来,很辛苦,可45到60个银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曾经只是耕田的农民收入水平来说,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要知道,之前的王三江,依靠着丰年,还有棉花的紧俏,才获得了5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样他都满意了,一家四个劳动力,可以获得少则9倍,多则12倍的收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织布的家庭,没有种田的粮食,吃饭的话只能够依靠购买,可是一个月多出来十几元钱,甚至精打细算下来,多出20多元,30元左右,是没问题的。

  农民尚且如此,那些包垦公司,还有整个西北系列的公司干活的工人,最低的标准也是一个月15元,一些比较兴盛的公司,比如是面粉厂,还有砖厂等公司,一些一线工人,可以获得30元甚至是更高的收入,特别是从各地招募而来的技工,他们的工资更高。

  丰厚的收入,普通的人和农民们以储蓄为主,年节的十分,还是会拿出来部分收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宽绰的腰包,会带来更强大的购买力,跟其他乡镇不同的是,这里有专门的市场。

  大量工厂的兴建,一个个超级集团的建设,从包垦公司,到棉纺织厂,再到建筑公司,水泥厂,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巨大人力的海洋,还不说一些临时的小厂,大量工厂的建立,产生了一连串的工人,仅仅包垦公司记录的,在包垦公司发工资的工人数量,就达到了15万之多,其中大头是包垦公司和建筑公司,这两大公司,拥有超过10万的工人,接下来,是水泥厂,棉纺织厂,这些拥有着较高收入,且来源稳dìng的工人,成为了城市化的先锋,也是购买力的代表之一。

  谁也没想到,中国工业化程dù最高的城市,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城市,是在西北边陲的包头,30多万人城市,仅仅是工人的人数,就惊人的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