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3亿订单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方面是出色的性能的,一方面是昂贵的价格,德国海军部仿佛又回到了幻想级的抉择时刻,当时因为价格的问题,放弃了幻想级,选择了加强版的巴伐利亚级,虽然没有人再说,可是舍尔舰队回归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让中国高层心中升起涟漪,如果当时选择的不是8艘巴伐利亚级,而换成5艘幻想级的话,是否比8艘巴伐利亚级更加的强大。

  提尔皮茨也有些郁闷,中国在轻武器,火炮,等陆军武器上面,一项是保持着廉价,甚至比德国生产的,还要价格低一点点,正式这么一点点,让中国方面赢得了德国方面的大部分的订单,可是在其他武器上面,质优价贵,优质的东西总是那么的昂贵,时过境迁之后,无数的例子证明,价高的战斗力也高,可海军军费有限,不可能这么毫无忌惮的购买。

  不过时到今日,已经不存在别的选择了,跟主力舰不一样,数量某些时候代表着公海舰队的脸面,足够的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的重要,可是潜艇别无选择,德国的潜艇已经证明了,没有任何的作用,在协约国发起了声呐反潜作战之后,那些潜艇几乎就是靶子,在不经过大规模的修改和研究之前,是无法走上战场的,封锁北大西洋航线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一旦彻底的放松北大西洋的运输线,说不定,整个1916年的战略就会相当的被动。

  中国对于德国的武器出口政策,有些像是后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出口,在对方能够生产的武器之中,用价格取胜,中国方面拥有性能更出色的车床,在加工一些普通的产品的时候,比德国方面更加有效率,再加上规模化,自动化,流水线等诸多方面,让中国在轻武器和火炮上面,拥有比德国更低的成本,保守估计有4成以上的降低,这样,即便比德国的出厂价低,也会拥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的,这样单一的枪械可能利润不高,可是数量庞大起来,也相当的可观。

  对于德国不能生产的武器之中,基本上是毫不留情的,5倍的利润有,10倍的也有,高额利润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对德国的支持日益提升的根本原因,因为利润已经支撑了一些支持。

  潜艇的价格就是10倍的代表,比德国方面的潜艇高多了,乍一看这个价格不能接受,即便是因为不得不下达潜艇的订单,以保持在北大西洋的破交优势,可是内心深处还是会不舒服的,仿佛中国人在趁火打劫一样,可是的仔细的仔细的把各种东西分别的计算进来的话,中国方面,还真的是拿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最起码不是之前德国以为的胡乱开价。

  材料和科技的优势,就是这样,就如同16寸火炮跟15寸的对比一样,看起来增加了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