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加阁臣,都动摇不了他的首辅之位,反而是王应熊、张至发的位子有些危险了。

  王应熊见到皇帝一力维护温体仁,话语间对自己已有厌烦之意,心下顿有不妙的感觉。

  若是自己的阁臣之位不保,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商税又不是只征自家的,自己干嘛要出这个头?皇帝表面上是加阁臣员数,实际上这是想找好预备人选,一旦熟悉内阁流程后就要将碍眼的人踢出内阁啊,这可如何是好!

  众臣对于皇帝突然之间抛出的好大一个甜枣俱是心动不已。原先打算附和王应熊,准备将温体仁在皇帝面前彻底搞臭的诸人纷纷收起了心思。

  进入内阁、位极人臣,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之事,代表的是无上的荣耀和巨大的权利。在原先的阁臣成基命因病致仕后数年,皇帝终于下令增添内阁人数,并且还是一下子加了两人,这就意味着殿内众人都有机会入阁了。

  就在这时,一名小黄门捧着一本奏折自殿外匆匆而入,来至御座下跪倒双手高举奏本大声禀报:“启禀皇爷,今有靖海伯与福建巡抚奏本送达,恭请皇爷御览!”

  王承恩快步走下御阶后接过奏本返回朱由检身边后,将奏本双手递到他的手中。

  “郑芝龙上本?莫非台湾岛上的荷兰人生事不成?”

  朱由检打开奏本迅速浏览起来。

  “原来是自己想当然了!要不是郑芝龙和邹维琏的本子,自己的策略搞不好会造成更大的祸患。”

  朱由检自失的一笑,吩咐道:“给诸位臣工传阅一遍后议议此事!”

  “靖海伯与福建巡抚奏本中所言俱为实情,此是臣等失察,幸得山西灾民尚未大量动员,此事弥补尚能来得及!臣建议从山西灾民中挑选各色匠人先行移往台湾,福建官府派员一并上岛协调指挥,探查合适地界修建房屋居所,以待后续移民事宜!”

  温体仁敏锐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既然要大规模移民,那就先把灾民中的匠人移过去,不必从福建本地雇请匠人,那样会多费钱粮,增加了朝廷的压力。

  会盖屋的、会烧砖的、会烧石灰的、会打家具的、会打铁的,这些匠人在灾民中不难找,福建那边的官府只要准备好粮食和药材,安排好人上岛管理灾民就行。

  “温卿之言甚是在理,稍后内阁行文山西巡抚衙门,让其照此办理便可!”

  朱由检赞道。

  “福建当地卫所之兵久疏战阵,若遇奏本中所言外夷生事时恐难抵挡;陕西、宣大、辽东之兵不可轻动,山东援剿总兵所属官军参与过剿灭闯贼之战,战力颇为精强,现其正于单县一地屯田,臣建议从其部抽调一千兵员进驻台湾,用以防范并伺机剿杀岛上之外夷!”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自是知道皇帝来年要大规模用兵的意图;郑芝龙在奏本中言及荷兰人火器之犀利,暗示朝廷需调派强兵上岛与其对抗,杨嗣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山东的黄得功部。

  “本兵所言甚合朕意!据朕所闻,岛上红夷虽人数不多,但其火器运用颇为精妙;其在岛上修筑之热兰遮城形状与我大明之城绝不相同!红夷谓之曰棱堡,端的是易守难攻之地!山东黄得功部虽是精悍,但火器配备略少;若与荷兰人交手,长枪大刀恐是难敌。稍后内阁拟旨,自军器监下拨新式火铳千杆、震天雷若干、小型佛郎机炮三十门、从京营抽调相应炮手随行,着黄得功部抽调两千人,遣悍将统帅上岛,一为护卫移民,二则寻机将岛上红夷剿杀或将其驱离我大明之土!”

  杨嗣昌领旨归列。

  “臣建议由四海商行自塞外购买大批耕牛运至岛上,开荒拓田指望刀耕火种见效甚缓,还需大量畜力襄助才可!”

  作为户部尚书,自然不想从太仓银库拿钱购买耕牛,侯恂直接建议四海商行买牛,那是皇帝的私产,花多少钱侯恂都不心疼。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