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9章小小打击_鉴宝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南宋时期,宫廷内部是拥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的……”

  唐顺稍作停歇,话锋一转,讲述道:“既然官方有着自己的官窑,那为什么还要派遣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烧‘供器’呢?”

  “有关于这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杭城本地的瓷土资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业对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强的。”

  “研究发现,南宋官窑器的胎质比较疏松,易破碎,还有开片,所谓‘无片不成官’。开片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一大特点。”

  “但无论是冰裂纹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则美矣,却不实用。相比之下,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缜密坚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洁不开片,既美观又实用。”

  “因此,官方才会征用龙泉窑,烧制‘供器’。也因为这样,才给予了龙泉窑发展的契机。”

  说完这些,唐顺微微一笑,话锋一转,道:“有关龙泉窑的发展历史,我就大体说这些。其他的,就不多做赘述。”

  说着,唐顺看了一眼计时器,还有三分钟时间,随即笑道:“时间还有富余,我便再简单地讲讲,龙泉窑在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

  “作为文物业和考古业的人员,相信都知道,陶瓷器的发展,在各个时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局势的影响,而不停演变,从而出现不同的工艺特点的。”

  “龙泉窑作为我国最大的瓷窑体系,纵观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在各个时期的烧制工艺,自然也是不可避免,会随着时代背景而不断更迭的。”

  微微一笑,唐顺再次侃侃而谈起来:“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烧制的作品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罐、盆等十分少见。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

  “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另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

  “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接连讲述,嗓子略微发干,唐顺松了松领结。

  但他口中没停,持续讲道:“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

  “而在造型上,除了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之外,还出现了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盆、塑象、渣斗、胆式瓶、五管瓶、龙虎纹瓶等等。”

  “五管瓶腹部呈多节葫芦状,瓶上部的竖管,三至七管都有,以五管多见。碗、盘器底较厚,挖足一般很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

  “装饰手法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