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_我家直播间通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青红丝儿。

  但寻摸一圈儿没看到青红丝,许老太买了些果脯蜜饯代替。

  她每一样食材都多买了一些。考虑到这里没有泡打粉需要到客栈买块老面儿(老肥)代替,她也是头回用老面儿发酵萨其马,不知道能不能一次成功。再有老三在旁边看着,一次成功,怕会多想老娘太厉害了也不好,做得拿不出手的还可以留给孙女吃。

  买食材时,许老太听到挑货贩子有叫卖柑橘的,忍不住驻足问价。

  她孙女爱吃橘子。

  可听闻二十五文一斤,就她这种现代来的花惯钱的也忍不住咂咂舌。

  贩子能说会道,劝许老太:“婶子,赶上就合适,以后天冷可就吃不着了。二十五文真不贵,你当这是啥?这在前朝可是贡品。”

  许老太看眼孙女:“给我来十斤。”就当尼姑庵那晚没有得过打赏钱,那晚得了二百五十文。

  而且十斤桔子自是不能都吃喽。

  许老太看见橘子又想起给孙女用橘子汁和糯米粉做的麻薯,桔黄颜色鲜亮,上锅蒸不是用烤箱烤,不怕没有器具,吃起来还酸酸甜甜糯叽叽的,这里也没有这种糕点。

  沙琪玛和橘子麻薯两种做法,总是能多换点现钱。

  雨天生意不好,小贩才会多说两句,没想到这位婶子穿着不咋滴,脸也不擦油跟干旱地似的,真买啦。

  一时间,周边挑货卖杏的、卖梨子果子,甚至卖庵罗(芒果)的都喊她:“婶子,他那是前朝贡品,我这才是前些年正儿八经贡品。”

  合着在现代,我们咔咔炫贡品。

  许老太没再买,只打听一番水果贩子常出没的地儿。

  听说府城之所以水果种类繁多,一是有大户人家本身就有庄子果园,二是每天早上江边会有好些船只靠岸。从船上运货卖什么的都有。

  许老太心里已经打算好,离开府城前一天去江边买水果,不仅桔子,还要给孙女再多买几样带回去吃。一次性给孙女买整个冬天的零嘴。

  能长久保存的就放在地窖里慢慢吃,不好保存的就做成果酱或是果丹皮。

  孩子太苦了,冬天哪也去不了,要吃没吃,要啥没啥,还要帮家里各种制药、蒸馏、干活……

  许有仓有一点好,心宽。

  对于老娘不去好好卖套,今晚却莫名其妙买不少金贵食材提回去,他能忍住不问为什么。

  许有仓有自己的理念。如果啥都问啥都管,畏手畏脚的,老娘能制出玉环面和那个鮓绒吗。

  要让老娘放开手脚大胆的往前走,多试试,多看看,愿意买什么就买。毕竟食物最后不会被糟践,好吃的会进到侄女和老娘嘴里,不好吃的进他嘴,反正不会扔。二来主要他也说得不算,那还瞎打听啥。

  许老太没着急卖套这不是寻思着,那个糕点万一会卖给青楼。总感觉卖给青楼,比卖给酒楼和点心铺子更要得上价,因为酒楼和点心铺子种类繁多,多咱这一样少咱一样不会影响啥。青楼比较猎奇,尤其是桔子色的糕点,她再给切的各种形状好看点。

  在路上时,许老太就让儿子和孙女一人吃俩桔子,橘子皮也没舍得扔,留着闻味泡水。

  “老三,你再吃两个,长这么大,你头回吃桔子。”

  许老太又劝:“等回去了,咱娘几个就不能咔咔吃了。给你里正叔还有那些小子们,一人只能分两瓣尝尝味儿,咱娘仨总不能一人吃几个那般造。”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