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九十一章 商业诀窍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功表演、训鸟、耍猴等项目。

  内容上的优势相当明显。

  也就是京城最出名的小吃,多数都在南城。

  饮食业又受服务局的管理,没能像卖艺的那些人跑到北城去。

  再加上皮尔-卡顿的“斋宫陈列馆”和“雕塑艺术展”,早已经成了京城知名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否则今年墨守成规的天坛公园,恐怕很难继续保持文化活动方面的领先地位了。

  想想看,如果连吃带玩儿全被人家比下去了。

  这儿还剩下什么啊?

  也就只剩下管理和设施上,因为经验和资金充裕的些许优势了。

  总而言之,论活动的组织能力,论民众的消费能力,论文化的丰富性。

  尽管这年头的共和国,都没法跟三十年后相比。

  可当代老百姓的质朴、热情、实在,对生活要求之简单、纯粹,却是这个年代的特殊优势。

  也只有在经济开始急速发展和精神尚未堕落之际,这两者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才会让京城的老百姓难得的拥有了生活里样样都好的满足之感。

  那真是吃也吃的香,玩也玩儿的欢,逛也逛得美,笑也笑得真啊。

  即便有些许的瑕疵,也被精神与物质的出色均衡性所抵消了,遮盖了。

  不得不说,像这种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活一定会更好,集体充满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时刻,太不容易得到了。

  如果真要能让时光永远保留在这一刻,那可就太好了!

  但让人遗憾的是,变化才是客观世界的现实,社会是不断向前走的,时间是不断流逝的。

  平衡越微妙,也就越脆弱。

  在此消彼长下,此时的美好如同昙花一现。

  一旦翻过年来,当1984年的春节这几页被撕了下来,这种绝妙的平衡性就开始消失。

  时光的列车越过了人们最幸福的节点,把哲学、诗歌、道德和信仰抛在了身后。

  无从选择的向着更实际的、物欲横流的未来驶去。

  一个更复杂、更纷乱、更热闹,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时代,迎面而来!

  毋庸置疑,全国有一个算一个,对这种社会变化最为敏感的人,当然就是宁卫民。

  为什么这么说?

  就因为早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他,可不像旁人,成天关注的都是过日子的那点鸡毛蒜皮的事儿。

  但凡有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基本上都放在社会的花边新闻和那些知名演员上了。

  就像眼下,大部分人就都在说,“你们厂发的西服怎么比我们的好看啊?哎呀,现在怎么哪儿哪儿都发西服啊,这玩意我看要成工作服了……”

  或者是,“哟,姜昆这么年轻,怎么就成了京城曲艺团的团长了?这是谁定的啊?这小子背后有人吧?我觉着马季可比他合适啊……”

  要不就是,“哎,你说,电视台那《红楼梦》剧组怎么想的啊。拍古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