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事情会比大朝会更重要一些。

  怎么是小朝会说的事比大朝会更重要?其实越是正式的场合,要谈的事情大多已经在私下沟通并达成一致,大朝会只是一个公布的流程罢了。

  作为太子的吕阳并没有参加。

  吕武该给的待遇会给,多余的则是别想。

  参政这种事情则是跟太子无缘,需要等某一天君主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才会让太子大肆参政,目的当然是为接管权力铺路了。

  太子掺和的事情多了,心态会变得急迫,想不出点什么事都难。

  解朔说道:“范国有难矣。”

  吴国不大,人口和资源其实也不怎么样,偏偏能够一再给楚国造成麻烦。

  那是为什么?并不是吴军太能打,吴国是依靠各种野蛮在跟楚国抗衡。

  楚国大多数时间的关注重心并不在吴国那边,他们被以晋国为首的中原列国逼得太狠,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针对吴国,一旦来自中原的压力消失或变轻,实力也就那样的吴国绝对会倒霉。

  在吕武还是晋国元戎时,断了跟吴国的邦交,靠近南方的诸侯有样学样,随后楚国不但击败吴国还干掉了当时的吴君诸樊,后面事态的发展对吴国更是绵长的噩梦了。

  现在吴国眼见彻底不行了,楚国没有了后方的麻烦肯定卯足劲对付北边范国的呀。

  崔杼很是困惑地问道:“楚吴为盟,因何持干舞鏚?”

  那个“干”其实是盾牌,“鏚”则是利斧,出自“刑天舞干戚”。

  这一下,出身自晋国的大臣表情变得有些奇怪。

  跟其他诸侯国相比起来,春秋中后期的晋国、楚国和吴国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到了春秋末期之后,晋国这边今日结盟明天反目变成常态。

  楚国和吴国是世仇,再有吴国连续两位君主战死在与楚国的交锋之中,考虑到吴人的秉性,楚国怎么可能会相信吴国的嘛。

  更为实际的是,楚国从第二次“芜湖之战”已经打崩了吴国,他们远比其他诸侯更早窥探到“趁他病要他命”的道理,怎么可能会放过这等好机会?

  没有同僚解释。

  作为国君的吕武更不会去为臣子解惑。

  崔杼察觉到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有点怪,心里不由开始犯嘀咕。

  算一算时间的话,楚国已经纠集一帮小弟进入宋国地界,到底是趁宋国虚弱玩“假途灭虢”那一套,还是要帮宋国出气,着实是有点不好说。

  汉国、范国和荀国的建立不但分割了晋国的大量城邑,秦国、范国和卫国也成了史书上的符号。

  楚国是春秋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他们看到汉国、范国和荀国在秦国、范国和卫国尸体上屹立起来,不可能不嘴馋的。

  葛存就说道:“我或当增兵?”

  不管楚国有没有把宋国怎么样,他们跟范国的交战绝对已经开始了。

  那是建立在范国不会坐视楚国吞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