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8章:吕武带来的改变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并没有带着列国君臣去“新郑”跟郑国君臣搞什么会盟。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手续不完整的状态。

  郑国是对晋国屈服了,晋国却没有接受郑国的屈服,双方还是在交战状态之下。

  简单说就是,晋国摆明不相信郑国的信誉度,不要那种嬉闹一般的臣服。

  晋国的态度明显让列国不得不思考,他们以后要是跟晋国耍花招的话,代价会有多么大。

  在晋军撤离没有多久之后,楚军浩浩荡荡地北上,刚刚屈服晋国的郑国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跑去找楚国进行哭诉了。

  这里的历史其实已经发生了偏差。

  在原版的历史上,晋国不但接受了陈国的靠拢,又南下救援陈国时接纳了郑国的加盟。

  现在,晋国拒绝了陈国的靠拢,没有跟郑国搞会盟仪式,原因当然是吕武拿着芭蕉扇一再扇呼,导致晋国君臣在想法和思维方面发生了改变。

  晋国的君臣发生改变,原因当然是晋国国内各家族实力对比也跟原本历史不同。

  事实上也是这样,吕武如果一直是个小贵族,无法改变太多的事情。

  他都已经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阴氏也横空出世,历史要是还像原版那样就太过于惊奇了。

  总体来说,晋国不接纳陈国绝对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如士匄所说的那样,接纳陈国必然会成为晋国被放血,不是他们想要达到疲惫楚国的目标。

  历史上是担任元戎的荀罃力排众议接纳了陈国的靠拢。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荀罃进行了隐退,还有一些影响力,想要左右国政则是没可能。

  中行偃不是荀罃,想法和思维不一样,权威也不相同。

  所以,中行偃需要考虑同僚的意见,忌惮范氏的强大而没跟士匄刚一波。

  在处理郑国方面,中行偃又屈从于国君的安排,要不中行偃其实是想跟郑国在“新郑”会盟的。

  晋国没有跟郑国搞会盟,免得郑国马上又屈服于楚国,削弱晋国作为霸主的威望。

  吕武静静地听国君与其余人讨论,没有必要决定不开口了。

  老范家刚丢了脸,士匄需要一再表现存在感。

  老赵家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赵武又开始当起了透明人。

  其余卿位家族正常交际也就是了。

  中行偃说道:“今次楚君未至,统兵者乃是令尹子囊。”

  这个子囊是楚庄王熊侣的儿子,也就是现任楚共王熊审同父异母的兄弟。

  楚国是一种亲戚政治,一家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其余贵族很难染指令尹大权。

  跟楚国相同政治环境的国家不少,宋国、郑国算是其中比较强的两个。

  子囊才刚刚成为楚国令尹不久,有什么样的才能暂时没有表现出来。

  从这一次楚军先去宋国,再去陈国,能大体上判断子囊是个对外非常强硬的人。

  晋国君臣得出这个判断,讨论应该怎么进行针对子囊。

  他们能够肯定的一点是,晋国接下来跟楚国的争霸会比之前更激烈和残酷。

  毕竟,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怎么样,看的还是领导阶层的风格。

  有些国家看着不怎么样却敢怼天怼地对空气,甚至能搞得他国想教训又不能。

  有些人却能把一个好好强国玩砸,惹上不该惹的对手,想讨好干爹又屡屡出昏招。

  国君说道:“明岁再召诸侯。”

  众“卿”这边当然没意见啦。

  晋国又继续跟楚国快乐玩耍,哪能让其余诸侯国躲在一旁蓄积实力?肯定要连着各个诸侯国一块折腾的嘛。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