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八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_逆流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实验培育等问题也商量了许久。

  其实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在明末时期就已经引进到了大明地界,只不过众所周知,橘生于南而为橘,生于北而为枳,在海外高产的玉米、番薯等作物,到了大明地界,却远远达不到产量预期。

  这需要专门开辟出合适的田地,然后一代代的培育、选种,按照赵山河等人的说法,运气差点,可能需要十几年时间才能培育出适合大明北地气候的优良种子。

  对此,陆凡也是无奈点头,培育优良品种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能一点点摸索,需要花费时间来碰运气。

  在他的印象中,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似乎是到了顺治、康熙年间,才真正被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养活了数以亿计的百姓。

  正因此,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在后世被称之为番薯盛世,毕竟在古代这种靠天吃饭的时代,能让百姓饿不死,也足够吹一辈子的了。

  商量完大同镇的各种发展问题,接下来,不可避免的,众人便说到了对外用兵这一块。

  天津大捷后,大同镇将士对于所谓满万不可敌的满洲八旗,早已没有了忌惮之心。

  如今已经开春,天气渐暖,不少想要获得军功的将士接连请命,请求侯爷能出兵辽东,一举灭了建奴这个盘踞辽东数十年的大敌。

  不仅下面的将士们想要出征,就连殷澄等拥有爵位的高层武将,也是一个个有此想法。

  以前在大明百姓乃至朝廷的印象中,战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耗费钱粮,意味着灾难。

  但在大同镇将士乃至百姓看来,战争就是军功,是财富,是地位。

  别人都是越打越穷,但永昌侯却不同,大同军是越打越富,越打越强,每一次战争之后,大同镇的繁荣程度,都能极为明显的提升一大截!

  对于远征辽东的情况,陆凡并没有同意。

  他还需要留着辽东的建奴来牵制那数十万的辽东边军,若是现在就把建奴这个大明的外患灭了,以后朝堂百官空出手来,恐怕就得开始给他大同镇使绊子了。

  “建奴咱们暂时先不动,不过北边的蒙古草原,倒是可以动一动了!”

  相比之白山黑水的辽东地区,大同镇北边那一望无垠的草原,更加令陆凡心动。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战马意味着什么,任谁都能懂得,北边那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简直就是天然的牧场,这等宝地,他早就惦记许久了。

  以前忙着发展抽不出来身,如今大同镇兵强马壮,建奴一时半会也折腾不起来,也是时候对草原那群蒙古人,动手了!

  听闻侯爷要对草原用兵,殷澄等人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对于他们来说,打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仗可以打,有没有油水可以捞。

  战马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同军的重要难题,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大同军的骑兵军团也不过只有两万余人,除了挑选骑兵的要求高之外,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战马数量严重不足。

  而若是能开疆扩土,将北面的草原纳入大同镇掌控中,这一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一想到十万铁骑纵横南北横行无敌的场面,殷澄等人顿时热血沸腾难以自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